语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语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ID:43101042

大小:4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5

语文阅读之语言赏析_第1页
语文阅读之语言赏析_第2页
语文阅读之语言赏析_第3页
语文阅读之语言赏析_第4页
语文阅读之语言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之语言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阅读分析之语言赏析教学目的:复习三种文体语言特点,把握语言赏析方法,体会作者情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明确近几年安徽中考语文阅读命题规律导入课堂教学。二、课堂教学(一)记叙文语言赏析1、学生阅读《槐花》(2016安徽中考)课件展示:《槐花》季羡林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这种槐

2、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什么奇迹呀?”“你们这样的花树。”“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

3、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什么神奇?”“这木棉花。”“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

4、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2、学生思考、练习:例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5、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例2、赏析下面句子。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学生活动,各抒己见例1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从描写方法上看,“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侧重于动作描写,而“眼睛瞪得又大又圆”侧重于神态描写。表现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香、看到槐花满树后的惊诧。例2参考答案: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槐花以情感,写出了作者与洋槐的情感交流,抒发了作者用心感受、发现美的心情。3、归纳考点:赏析记叙文语句的表达效果师生明确: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

6、从用词的角度入手。一般可以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入手。答题模板:该句运用“…..”一词,写出来………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从修辞的角度入手。答题模板: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从表达方式入手。通常来说,议论句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抒情句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描写句可使人、景、物再现的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答题模板:该句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了、抒发了或交代了)………4)、从表现手法入手。如:对比、衬托、联想、想象

7、等。答题模板:该句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或形象。5)、从句式角度入手。如: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答题模板:句式+内容+情感。6)、从句子的位置入手。(1)位于文章的开头,或引起下文,或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或设置悬念;(2)位于文章的中间,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位于文章的结尾,往往会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或起到照应前文的作用。答题模板:在结构上……(统领全文或承上启下等),在内容上…….(为下文做铺垫,或与…..构成对比等)。(二)品味说

8、明文语言1、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归纳:1)、分析句子加点词的作用。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