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二章审美的研究

美学第二章审美的研究

ID:43096077

大小:225.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9-29

美学第二章审美的研究_第1页
美学第二章审美的研究_第2页
美学第二章审美的研究_第3页
美学第二章审美的研究_第4页
美学第二章审美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学第二章审美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审美的研究——偏于审美主体的认识人与对象的三种关系1.理性和理智决定:科学认识关系,理论科学的非功利存在;2.意志和欲望决定:道德功利关系,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科学的功利目的;3.情感和快感决定:审美愉悦关系,艺术的非功利性存在。美感美通过美感来判断;而美感是一种愉悦。一切美感都是快感。无利害关系的自由的快感。无概念而普遍愉快。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第一节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几个相关概念审美对象:构成审美关系,引起审美感受,形成审美经验的存在。美的存在,以及审美主体涉及到的存在。审美主体:发生审美经验的人。实现审美事件的主体。当事人。审美关系:审美主体、审美对象或审美客体在审

2、美经验中的相关性的存在。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关系 逻辑分析:1、心理距离使得人虚一而静,人从自身复杂性中解脱出来,与内部的各种需求、欲望(功利的,认识的)拉开距离,称为纯粹审美的人(审美主体)。心理距离:虚静。纯粹的自我。无事在身,无事在心。这个世界只有我的存在。现象学:悬搁,加括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意向性。2、主体的变化使得现实事物(客体)本类与人(主体)的关系变得单纯的审美关系。鸟啼花落,皆与神通。人不能悟,付之飘风。阳光、雨露、风花雪月。山水清音。客体本身具有成为审美对象的潜在可能性。审美现象中,成为现实性。比如,杀人,死亡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审美客体。3

3、、客体的所有的非审美属性被悬搁,拉开距离,只向主体做纯形象直观的呈现,使物(客体)成为美(审美客体)。距离是使物成为审美对象的内在因素之一,也是人成为审美主体的内在因素之一。闲情、慧眼、闲心。审美事件的发生,审美经验的存在,关键在于审美心理距离的产生或存在。在主体向审美主体,客体向审美客体的转化中,无论何者在先,都是由于心理距离产生了作用。功利消失了。情感的因素占据了控制地位。审美事件发生,客体、主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美=美感美=客体形象+主体美感=直觉形象美感=客体的美+主体的快感=形象直觉审美事件:aestheticaffair.直觉形象=审美对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

4、更幽。王籍《人若耶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更阑静,夜色衰,月明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风一派。赵熙《焚香记》心理距离的发生分析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内模仿、移情、完形心理。内模仿内模仿:主体面对客体的时候,人的知觉会按照客体的性质进行模仿活动。S曲线。攀登。探险运动。看高端对象不由自主地上升,俯视对象则不由自主地下降。得意忘形。随风飘荡,节奏运动。内模仿强调在体内进行。不易察觉。不由自主。哥特建筑的视觉效果。知觉、身体

5、、心理三位一体的运动。主体模仿客体,客体主导。移情移情:主体情感投射到客体。1,给无生命的客体以生命。笔法,千里阵云。高峰坠石。2,对动物、植物以及非生物的观照中,拟人化。高山流水,仁者智者。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3,心情外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内模仿结束之处,移情开始。客体自身性质与所移植情感性质有类似。移情是主体情感移向客体。主体主导。移情是主客体的浑然合一。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庄周梦蝴蝶。物我两忘。物我同一。寒山一带伤心碧。无边丝雨细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美在主客体同构吾心即是宇宙,

6、宇宙即是吾心。内外两个宇宙。完形理论把客体分为三个层面:表现性、骨架结构、轮廓外形。力的样式。“笔不周而意已周”。内模仿是身体运动的力的样式和客体的力的样式的同构。移情是情感的力的样式与客体的力的样式的同构。一寸柳,一寸柔情。吴文英扬子江头杨柳青,杨柳愁煞渡江人。赵嘏春思春愁一万枝,远树遥岸送相思。唐彦谦中国的神骨肉的理论。表现性相当于神,骨架结构相当于骨,轮廓外形相当于肉。中国文化讲究的是整体上的功能与结构。气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同一性,也构成了具体主客体同构的内在基础。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微《叙画

7、》。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庄子·人间世》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邵雍《观物内篇》小结内模仿和移情都是对现象对感受的描述好归纳,而客体、身体、情感的力的样式的同构,才是理论的把握。1、两种事物不论如何不同,只要是内在的同构性,就能归之于一类。2、同构强调了主客的同一是一种内在的同一,不是内在实体的同一,而是虚体的同一。3、同构是交流中的同构。第二节审美判断其一,美关系到对象的形象性,但不是对象的形象性本身,而是形象性的独立呈现;其二,美依赖于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