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ID:43094662

大小:31.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6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子课题——《校园教师文化现象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传承文明的场所,校园文化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反映出学校的办学品位,体现出学校的精神内涵,是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充溢校园的每个角落,渗透于各个领域,让人身临其境、沐浴其中,如春风化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一)教师文化的内涵我们认为铸造校园文化,关键在教师,即

2、是学校核心文化——观念文化指导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所谓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等。其中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属于深层因素,内隐于人的内心,属于隐性文化;而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是表层因素,形发于外,是可直接观察到的,属于显性文化。其中隐性文化对显性文化起制约、支配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文化的核心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决定着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直接产生影响的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所谓教师文化的形式,是指教师与同事之间关系的

3、特定联接方式。哈格里夫斯把教师文化的形式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自然合作文化。教师的个人主义,表现在对自己的要求上是独立成功观,对其他教师的态度上是不干涉主义,行为上表现为往往只坚守自己在业务和学术上的独立王国,而不愿与他人合作互动。教师派别主义者,分别忠诚、归属于某一派别,在各派别内部,教师之间往往联系密切,共享一定的观点和共同追求利益。而在各派别的成员之间,则互不交流、漠不关心,或者相互处于竞争状态。自然合作文化追求者能超越纯粹个人的反思或者依赖外来的专家,转向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一起分享和交流他们各自的专长,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

4、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一般包括教师的思想理念、价值体系、行为模式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相互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教师文化是无形的、抽象的“软文化”,它是在贯彻育人取向过程中的主导文化。学校教育的成败,教师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文化观念对于一个学校文化的建设乃至于对教育改革都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良好的教师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学校发展,创造一个保证总体目标能够达到的精神氛围,而且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科研以及学校管理工作,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能较好地激励和调节教师的行为,促进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

5、完善;可以使每个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和激发教师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之得以振奋和升华,形成选择、合作的氛围,人人得以成功,学校也将得以长期的稳定和发展。(二)传统教师文化及其局限性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因此,教师文化也表现出其独特的、具有传统色彩的特点。1、教学的封闭性。就文化交往而言,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独立自主地处理教学事务,因而,大多数教师一直奉行“专业个人主义”作风,表现在对自己的要求上是独立成功观,对其他教师的态度上是不干涉主义。“关起门来,三尺讲台就是自己的统治领地。”教师不欢迎他人介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很少就有助于教育变革的问题与同事对话,如果求助于其

6、他教师,便表明自己的无能。同样,对待其他教师,他们不愿意作出实质性的指导和评论,因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以为是或者侵犯他人隐私,由此,同事之间往往达成默契,恪守“互不干涉”原则。显然,这种封闭性的教师文化潜在地排斥开放与合作,使教师的教学行为陷于彼此孤立的境地。2、教学的保守性。由于传统的教师工作依赖的是经验的积累,而不是专业智能的提升,因此教师也不希望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受到挑战,甚至改革,他们害怕由于变化而打乱原有的经验流程,于是只求稳定,不求革新,因而教师文化便呈现出较浓的保守性。教师文化的保守性必然导致拒斥变革,教师团体的保守性也给整体的学校教育蒙上了保守的色彩,使学校成

7、为一个保守的机构,教育改革的理想因而难以真正落实。教师文化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显然会对课程改革的推行造成阻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传统的教师文化都具有上述相同的特征。3、教师形象的神圣化。中国社会是一种礼俗社会,人们把教师看得非常神圣。从孔子开始,把作为教师专业象征的孔夫子尊为“圣人”,将教师抬上了圣坛,如天地一样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管,表现了对教师完美道德与专业的价值的尊崇;强调“师道尊严”,尊重权威,重视人伦,“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形象被刻画为沉稳老练的“完人”、君子,却缺乏情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