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爱莲说》知识梳理

中考总复习《爱莲说》知识梳理

ID:43081913

大小:74.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6

中考总复习《爱莲说》知识梳理_第1页
中考总复习《爱莲说》知识梳理_第2页
中考总复习《爱莲说》知识梳理_第3页
中考总复习《爱莲说》知识梳理_第4页
中考总复习《爱莲说》知识梳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爱莲说》知识梳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爱莲说》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H《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人称濂溪先工,是北宋时苦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2、•其它作品:《太极图说》、《通书》。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1]蕃(fan):多。[2]染:沾染(污秽)。[31濯:洗涤。[4]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51涟:微波。[6]妖:美丽而不端庄。[7]通:贯通。[8]直:挺直。[91不蔓(口令小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10]蔓:牵牵连连。【们】枝:枝枝节节。[12]香远益淸:益:更,更加。【13】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14]亭亭:耸立的样子。[15]植:立。[16]亵(xiQ)玩:玩弄。【仃】亵:亲近而不庄重。[18]隐逸:隐居的人,隐士。[191君了:指品德高尚的人。【20】噫(yT):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21]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22】鲜(x佰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23】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冇什么人呢?【24】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25】众:多。【26】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宜:当;当然。三、理解性默写I、《爱莲说》屮

3、咏莲名句(予独爱莲的原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陶渊明独爱菊的原因的句子是:菊,花之隐逸者也。3.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的句了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4、《爱莲说》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乂不孤高白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爱莲说》中描写莲花庄重、质朴,洁身口好,不落尘俗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止,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8、

4、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9、《爱莲说》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句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10、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1=111、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乂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13、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4、文小最能概括(高度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具体表现莲的高贵品质的句了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5、点明本文中心(主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16、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

5、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昭讽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7、用感叹语气写出作者对当时不正当世风的批判态度的句子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文章内容填空1、《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Z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來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了。2、作者在第一段中从(生活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洁身白好、不慕名利)的品质。3、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Z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Z爱,宜乎众矣

6、”和(世人盛爱牡丹)一句形成照应。“众“和(独)相照应。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拟人)。5、指出句式:(1)菊之爱:(倒装句)(2)了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6、从句子种类看,第2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第一句属(陈述)句,第二句属(反问句),第三句是(感叹句)。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牡丹)來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8>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在《爱莲说》中找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7、濯清涟而不妖。9、小心概括:文章借花喻人,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明了他(洁身白好)的生活态度,婉1111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10、“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陶渊明),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众)。五、简答题1、文中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句有什么作用?答:开头作者从所有的花写起,由面到点,作总的一般性映衬,口然过渡到耍写的花。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