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ID:43064580

大小:149.9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4

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1页
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2页
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3页
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4页
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四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学习目标1.掌握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2.掌握近代以来“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嫁娶习俗和人们社交礼仪变化的史实。3.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二、学法指导阅读教材,分别从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梳理衣、食、住、社会习俗四个方面的变化史实,理解近代初期社会生活的时代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及各个阶段变化的原因。本课围绕一个“变”字,通过学习弄明白“什么变了”、“变化的特征”、“为什么变”、“变的启示”。三、知识链接1、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

2、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社会史观认为,历史应该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社会习俗的历史”,强调历史研究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其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2、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辛亥革命前,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喜欢穿一种简便的西服,被称为“学生装”,孙中山先生对此稍作改制,后流传开来,被尊称为“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开始流行,1912年,国民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服装特点是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

3、;后片不破缝。含义:前身四个口袋代表着礼义廉耻,袋盖像倒笔架,代表着以文治国;前襟五粒扣代表着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的五权分立;袖口三粒扣代表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后背部破缝代表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3、辫子和留美幼童:男子留辫子最早是满清贵族针对汉族,是满洲人统治汉人的政治象征,后来成为社会风俗。1872年,派到美国的留美幼童一到新大陆,美国人就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称他们为’'猪尾巴”。这使留美幼童大伤脑筋。有的幼童将辫子盘在头顶,用帽子使劲压住,有的极大胆的幼童索性将辫子剪掉,见到中国长官则用假辫子蒙混过关,甚至担心回国后有杀头危险,就隐藏在

4、美国不回国了。因为辫子问题,中国首批留美幼童的留学活动中途夭折了。辫子也成为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4、缠足与妇女地位:在汉代,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样封侯,“男女平等”之风盛行,直到唐代妇女地位还是很高的。唐朝以后,妇女地位一落千丈,男尊女卑的观念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女性的生存权完全掌握在男子手中,为了满足男人畸形的审美观,女子不惜伤筋动骨一一缠足。在元代,政府甚至赞赏汉族的缠足,社会也出现了不缠足是种耻辱的观念。明代缠足之风进入极盛时期,并明确要求女足缩至三寸,称为“三寸金莲”。清朝,因为满族没有缠足之俗,所以视汉族缠足为罪行,政府前期多次颁布“禁缠足令”,但受汉族男子畸形审美观和

5、传统陋习的左右,无法禁止。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从沿海城市消退,并逐渐影响到内陆地区,直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才完全消失。四、自测试题1•衣(变化中的男女服饰)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1)近代:、西装、中山装。改良后的。(2)现代: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流行和以、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流行和干部服;改革开放后:由穿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2.食(并行于世的中西餐)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四大菜系为、、、;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3.住(居住建筑的演进)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是;鸦片战争后,成为人们住宅的典型特征

6、。4.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5•材料一1840年以后,在洋枪洋炮的威逼下,伴随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开埠通商,带有商业性质的码头出现了,由此刺激了中国近代城市的兴起,举凡刻有西方烙印的各种外来文化,……开始登陆中国,就连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婚丧礼仪也悄然改变,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娱乐,一种迥异于中国传统文明的新型城市文化由此萌生。——邵先崇《近代中国的新式婚丧》材料二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

7、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社会生活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四近代上海“租界内康庄如砥,车马交驰,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晶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会审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