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60854
大小:15.6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5
《《人琴俱亡》课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琴俱亡》教学反思咸阳方圆学校吴妮妮《人琴俱亡》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主题是“至爱亲情”,选编了五篇课文。既有现当代散文和小说,也有文言文;既有中国作品,也有外国小说。《人琴俱亡》是唯一一篇文言作品,教学这篇文言文,如果把主题仅仅定位在“兄弟之情”上,就略显肤浅。只有“知人论世”,才能准确地解读这篇文章的主题,以及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生将来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同时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结合单元教学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本文的学习目标为三点:1、品味课文中所表现的深厚兄弟情谊。2、体会以小见大,以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3、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体会文章简洁的语言。《人琴俱亡》是一篇笔记小说。小说这种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既然小说旨在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教学的目标也当引导学生理解特定时代的特定社会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琴俱亡》这篇笔记小说的教学不应在理解了王氏兄弟深厚的情谊后就停止,而应继续深入
3、,帮助学生认识一点魏晋那个时代的社会。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那种言谈举止折射出的风度被后人冠以“魏晋风度”。“魏晋风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集中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形象,而且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构成了那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人琴俱亡》课文的基础上,有兴趣去阅读《世说新语》,能有效的了解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人物的行为举止,在导入课堂学习时,我把《高山流水》曲作为背景音乐,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顺畅引入了以琴会知音的氛围,自然的过渡到了《世说新
4、语》,简介这本笔记小说时,已引起了多数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顺势利导展出了学习目标,初步道出了在阅读《世说新语》时,体会鲁迅先生对这本书的评价“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的特点。由于《人琴俱亡》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语言表达亦明白如话,因此,在疏通文意方面无需花太多的时间,重点通过探究问题来了解主题,深刻理解经典的魅力所在。我的问题设计为:1、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最能表达子猷和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的?;2、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子猷“了不悲”,“都不哭”?王子猷究竟以何种独特的方式来悼念子敬之死的?3、结尾说:“(子猷
5、)月余亦卒”,除了兄弟之间感情深厚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解决这三个问题时,采用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完成,之后在明确答案的基础上,补充王子猷另外两个故事“寄居种竹”和“夜访戴逵”,更进一步的了解到王子猷是一个性独特、行为处世与众不同的人。在了解这个人物之后,启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世说新语》。向学生阐明,《人琴俱亡》中王子猷“了不悲”“都不哭”“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等异常行为,并非真的不悲、不哭,而是魏晋文人的一种不拘于世俗的特殊的表达感情的方式。“不哭”表达的是兄长对小弟情深;“弹琴”不仅悼念方式
6、独特,更显情致高雅;“掷琴”,更能使人联想到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这些表现都是当时“魏晋风度”的一种体现。学生于此就能真正能体会到“人琴俱亡”故事很好,《世说新语》这本书很好。书中那些人物独具风神、行止怪诞的形象,真的如余秋雨所言,是遥远的绝响、旷世的凄美。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定位上,就以“人琴俱亡”为切入点,以理解兄弟至情为核心,以了解王徽之的其他故事解读他的独特行为主线。将貌似一个小故事,却勾勒出的《世说新语》所展现的魏晋名士风度,及微型小说式的精简笔法,细节、夸张、留白、蒙太奇等现在依然被广泛运用的表现技巧,以
7、及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如孔融、管宁、华歆、阮籍、谢安、王徽之、王献之、俞伯牙、钟子期、陶渊明、曹丕、曹植等,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或至情、或飘逸、或正直、或残忍的曲折故事有机融合。这样,让学生学习到小说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留下对这一群人的印象,对这些小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的印记。这些多角度、多层次的素材构筑的课堂空间,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发了他们的无限遐想,会触发他们在课堂之外,去学习、去阅读。会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