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59202
大小:83.1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5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制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制度分析处于社会转烈时期的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这种社会信任危机深刻而广泛,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转型的顺利进行。口前中国的社会转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制度转型,即从原有的制度系统向新的制度系统转世。这种制度系统的转世使社会信任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于原有制度系统的社会信任模式与结构已不能适应新的制度系统,而新社会信任模式与结构尚未由新的制度系统形塑而成,因而造成了社会信任模式与结构的“真空”状态,从而使冃前中国社会信任陷于深刻、严重而广泛的危机之屮。因此,目前小国的社会信任危机是一•种社会信任模式与结构的
2、危机。这种社会信任危机产生的内在机制是新1口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Z间的不相容,适应新型经济基础的制度机制尚未形成。貝体表现为各种制度之间的交叉、冲突与矛盾,根本原因是新III内在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外在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因此,耍克服目前屮国的社会信任危机,首耍任务是重建新熨的内在制度和加强外在制度的有效供给。当然,中国社会信任制度要真止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强大的内在支撑力量,必须在新的制度系统基础上进行車新形塑与建构。这种新形塑与建构的社会信任,扬弃了屮西方社会信任各自的缺点与不足,不仅是社会信任的一种新类型,也是中国社会信任的未来,必将促进中国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以及中国人的
3、真正门由全而的发展。当前我国信任缺失的表现马怀礼认为,体现社会经济生活中信任缺失的主体,大致有如下四类:一是个人。个人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主体元索,因而是信任行为发生的基本载体。二是企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金业是经济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和主体,其经济活动依托基木的信任关系,同样产生出大量的信任行为,因而是信任关系的主要载体。三是中介组织。中介组织是以协调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纠纷、提供信息咨询为主的媒介组织,它具有即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的特殊性。以它为核心,可以社会信任度。四是政府。政府既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主体,又是管理、协调社会经济运行的权力机构。一方面它是社会信任制度中的
4、一个行为主体,又是一个促进社会信任度的机构。在当前,我国信任缺失的重耍表现为:1.1个人信任缺失个人信任既是社会信任最肖接的表现,也是社会化人生产的基本保证。个人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为:利用契约的不完备性,进行逆向选择或者不履行承诺;不按时履行债务义务和信用卡恶意透支;伪造票据;窃取他人的专利技术;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利用各种乎段诈骗钱财等。1.2企业信用恶化在M场经济活动中,企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主体,企业信任是企业间相互交易的粘合剂。然而,在经济变革的过程中,企业信任却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恶化现象。其突出的表现有以下几类。(1).产品市场以假乱真、坑蒙拐骗、短斤少两、以次充好有民谣
5、慨口:“除了E机人炮,什么都敢假冒”。更有茯者漠视人民的生命安全,生产注水肉、黑心棉、毒大米、毒瓜了、焉猪肉,以兽用药充当人用药。1999年对283家民优生产金业的调查表明,16类产品650种儿乎全部被假冒。2000年,据《中国工商报》报道,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查处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案件23.05万起,比上年增长36.86%;2004年全国质监系统以化肥、农药、农机和农机配件为重点,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治劣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24万余人次,查获假冒伪劣农资货值3亿元,杳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案件2.5万起;在“首届中国打假扶优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战略研究所冯杰研究员透露,从200
6、1年4月到2004年10丿J底,国家质检总局查获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11亿元,而保守估计,市场上假冒产品总量超过1370亿元,1370亿元假冒伪劣产品仅仅是一个相当保守的估计,实际情况要大的多。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带來相当大危害。女徽等地的伪劣奶粉是多少儿童营养不良、生长畸形甚至丧命;一些地区的毒大米给许多食丿TJ者身心带来了巨大危害;假药产品耽误了多少人治病的良机,给其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副作用;假冒伪劣的儿童食品,一直到现在还在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假冒伪劣的化妆品是多少本来想打扮的更加漂亮和动人的女孩子,结果却适得其反甚至毁容。假冒伪劣对国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假冒伪劣对中国产
7、品的国际国内信誉造成了影响。仅2000年,全国就有62337人因食用假冒伪劣的食物而小毒,其屮135人死亡。(2).证券市场造假层出不穷证券市场中的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应该只有较强的透明度,理应是最貝诚信意识、最讲信誉的经济主体。然而我国冃前上市公司的信用水平令人担忧。不少上市公司视股市为“圈钱”的市场,而上市公司的部分大股东更是视上市公司为“圈钱工具”。为了实现上市“圈钱”的目的,一些公司通过虚增利润、编造报表,涂改银行对账单等各种形式的财务造假,骗取上市资格。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