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问题

先学后教问题

ID:43056472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5

先学后教问题_第1页
先学后教问题_第2页
先学后教问题_第3页
先学后教问题_第4页
先学后教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学后教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先学后教问题一探索、跟踪问效一一高三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民族、国家、世界,需要的不是“知识的容器”“两脚书橱“,而需要具有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人才。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广大的语文教师积极的探究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多种多样的“白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异彩纷呈,“自主合作”风靡全国。“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此高三的老师也非常认同,但在实际的教学行为中,许多老师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用,不敢也不愿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我们感觉到,越是到了高三年级,满堂灌的倾向,注重知识讲授、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倾向就越严重,课堂学习中只有老师的一种声咅,单一思维,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动脑思考获取知识的多元思维、经历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被省略,被抑制,多数复习课大都是老师积极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课堂气氛沉闷。偶尔有几次提问,也常常是无疑而问,或仅仅是为调节气氛而问。有的课上学生迷盹瞌唾,或两眼无神,

3、目光呆滞,思维处于抑制状态。有时也能看到一两点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但也只是闪亮几下而已,缺乏因势利导,不能形成燎原之势。不管文科理科,教学的现状常常是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问题的结论上,而这些问题又不是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不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学生只关心老师持什么样的结论,老师的结论乂大多来自现成的结论,使学习变成了“克隆”O长期习惯于接受“标准答案”、“现成结论”的人,渐渐就会失去求异思维的能力,创造的潜能就会慢慢受抑制,被扼杀。而高考以及现今社会的要求,恰恰最重视对有创造力人才(会运用已有知识

4、,对实际问题、新问题作出分析、判断和处理)的筛选。到底怎样做才能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由教会到会教;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面对高考,我们该不该进行素质教育,该不该进行课程改革?高三备考阶段,会不会因为课改影响了教学进度,会不会因为教学模式的不适应而影响了高考成绩?高三复习阶段的课堂教学需要启发式吗?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吗?需要学生上课时动脑思考吗?需要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吗?如何培养?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苦恼、矛盾、徘徊。就在我带着这些疑惑又一次开始新

5、一轮高三复习的时候,学校为迎接省示范中学复评,要求每个备课组准备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课。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通过反复琢磨,最后确定了文章赏析写作指导专题的一堂复习课。在上课前,我先给学生分发了相关知识资料,包括文学赏析的常用术语备考、2006年和2007年高考文章赏析评分细则以及这两年高考文章赏析标杆作文等,并且和学生一起讨论了自学的目标:文章赏析写作的基本格式、写作要领、写作误区等,然后让学生推举了八个“语文助教”,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大家讨论学习。课堂上我先出示了两篇高考文章赏析作文(一篇是赏析《

6、忆刘半农君》中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属满分卷;一篇是赏析《在山阴道上》中的景物描写,属另起炉灶的四类卷),让学生来评分并点评。接着让同学汇报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就自己的疑惑展开了讨论,总结了写作要领:1、不留“硬伤”,“口子”开小2、搭好“架子”,结构要全3、“述”“评”结合,赏析到位4、运用术语,注重文采5、内容形式,互相联系。6、书写工整,语言规范。列出了写作误区:1、以述代评2、以感代评3、评语空洞4、观点含混5、理据分离6、另起炉灶。然后我发放了检测习题一一赏析《屋檐三境》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结构艺术

7、,分组写作每个小题,并小组讨论选岀优秀者展示。从习题解答情况看,教学效果与从前只顾自己酣畅讲解的授课效果相比要好得多,学牛因自己的主动学习与探究而记得更牢、更准确,应用得更灵活。再冋想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没有自己先前想像中那样冷漠和麻木,正相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让我感到惊讶。这也让我感悟到:探究知识是学生的天性,而教师们不敢放开的手让学生最终变得只会“饭来张口”。那堂课让我记忆犹新,那堂课让我看到了先进课堂模式的魅力和它带给课堂的活力,顿然使我有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冋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8、,带着这种兴奋,投身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屮来。我深深认识到: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白教学效果是学生学会了多少,不是教师教了多少。盲目赶进度,学生没有多大收获,甚至大多数学生没有收获,那样的教学活动就失去了意义。经常听老师们说的一句话是:这个问题讲了八百遍了,学生还不会。试问:为什么?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对?是不是我们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有人经常抱怨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