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采后生理变化比较研究

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采后生理变化比较研究

ID:43036433

大小:424.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9-25

上传者:U-13160
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采后生理变化比较研究_第1页
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采后生理变化比较研究_第2页
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采后生理变化比较研究_第3页
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采后生理变化比较研究_第4页
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采后生理变化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采后生理变化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白沙和红沙枇杷采后生理变化比较研究专业:园艺 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采后生理变化比较研究摘要: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白沙枇杷与红沙枇杷的采后生理指标测定、分析,为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制定合适的贮藏运输方法提供实验数据基础与理论分析支持。以两种白沙枇杷宁海白和白玉、四种红沙枇杷红毛丫头、鸡蛋红、解放钟和红灯笼为实验材料,在4℃冷藏条件下,每隔一周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主要涉及失重率、硬度、色差、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维生素C含量以及腐烂率的测定,比较白沙枇杷与红沙枇杷采后生理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白沙枇杷与红沙枇杷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在4℃冷藏贮藏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硬度、色差色泽指数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大。白沙枇杷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整体高于红沙枇杷,红沙枇杷的色泽指数整体高于白沙枇杷。还测定液泡酸性转化酶的相对表达量。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枇杷液泡酸性转化酶基因相对表达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品种中其表达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蔗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键字:白沙枇杷;红沙枇杷;采后生理Abstract:Inthisexperiment,throughsurveythephysiologyindexofwhite-fleshloquatandyellow-fleshloquattosummarizethedifferenceandcharacteristicinphysiologychangesofwhite-fleshloquatandyellow-fleshloquat.Accordingtothechangetrend,providingtheexperimentaldatasbaseandtheoreticalsupportforthestorageandtransportationofdifferentwhite-fleshloquatsandyellow-fleshloquats.Experimentalmaterialsaretwokindsofwhite-fleshloquats‘Ninghaibai’‘Ruantiaobaisha’andfourkindsofyellow-fleshloquats‘Hongmaoyatou’‘Dahongpao’‘Dawuxing’and‘Yangdun’.Inzheconditionof4℃refrigerated,determinedphysiologicalindexeseveryweek,mainlyabouttheweightlossweight,color,hardness,thecontentoftotalsolublesolids(TSS),VitamimC,titratableacidity(TA)andtherateofdecaytoobtainthedifferencesofphysiologicalchangesinwhite-fleshloqutandyellow-fleshloqut.Theresultsshowsthat,inzheconditionof4℃refrigerated,thefruitweight,thecontentoftotalsolublesolids(TSS),VitamimCandtitratableacidity(TA)ofwhite-fleshloquatandyellow-fleshloquatarebothdecreasedgradually.Thehardness,thecontentoftotalsolublesolids(TSS),VitamimCandtitratableacidity(TA)ofwhite-fleshloquatishigherthanyellow-fleshloquat.TheCCIofyellow-fleshloquatishigherthanwhite-fleshloquat.Therelativeexpressionoftheacidinvertaseinthevacuolewasdetermined.TheexpressionoftheacidinvertaseinloquatwasgraduallyIII increasedwiththetime,whichwasduetothemaineffectoftheenzymeonthedecompositionofsucrose..Keyword:white-fleshloquat;yellow-fleshloquat;postharvestphysiologyIII 目录摘要II关键字IIAbstractIIKeywordIII1.前言11.1课题意义和主要研究方向11.2研究背景12.材料和方法12.1材料12.1.1实验材料12.1.2实验耗材22.1.3试剂耗材22.1.4仪器22.2方法22.2.1失重率22.2.2硬度22.2.3色差22.2.4可溶性固形物(TSS)22.2.5可滴定酸(TA)22.2.6维生素C32.2.7荧光定量PCR33.结果与分析33.1失重率33.2硬度43.3色差63.3.1色差明亮度L63.3.2色差红绿偏差a73.3.3色差黄蓝偏差b83.3.4色差色泽指数CCI93.4可溶性固形物(TSS)103.5可滴定酸(TA)113.6维生素C123.7糖酸比143.8腐烂率143.9枇杷液泡酸性转化酶基因相对表达量154.分析与展望16参考文献18致谢21II 1.前言1.1课题意义和主要研究方向枇杷是蔷薇科枇杷属植物,属于我国南方的特产水果,又叫金丸、芦枝、芦橘。通常在夏季成熟。由于成熟季节炎热潮湿,且果实果皮较薄,果肉含水量较高,因而不耐机械损伤,所以采收之后较难进行贮藏和运输,已经较为严重的制约了枇杷种植与相关生产加工产业的发展。本课题通过对枇杷采后生理指标的测定,得到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特点,比较白沙枇杷与红沙枇杷采后生理变化的不同,根据变化趋势,为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制定合适的贮藏运输方法提供实验数据基础与理论分析支持。通过综合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采后单果重、硬度、色差、TSS含量、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TA含量、维生素C含量以及腐烂率和枇杷液泡酸性转化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采后生理变化的特点和区别,根据实验数据与总结分析,为给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制定合理的贮藏运输方式提供理论基础,确定适宜的贮藏运输方式,延长贮藏期,维持较好的果实品质,为枇杷采后生产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和科学技术参考。1.2研究背景近些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苹果、梨等水果采后生理的研究较多,对于这些水果的采后生理的贮藏保鲜技术也有较为显著的发展。而枇杷作为一种特殊的水果,相关的采后生理研究却较少。枇杷品种较多,不同品种的枇杷会有不同的贮藏要求。针对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采后生理变化比较的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主要研究枇杷采后的失重率、果实硬度、出汁率、果皮细胞膜透性、呼吸强度与乙烯产生含量、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维生素C、丙二醛(MA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氧合酶(LOX)、果胶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等含量的变化。经过这些研究,专家学者发现低温贮藏、气调贮藏等贮藏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延长贮藏时间。但是在冷藏过程中,不能保证枇杷果实的感官与食用品质,例如果实容易发生木质化等冷害症状,果肉变硬、果实褐变、果皮难剥、出汁率低等症状。虽然相关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经运用于生产时间,但是由于种种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与瓶颈,枇杷采后生理的变化情况已经逐渐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2.材料和方法2.1材料2.1.1实验材料21 白沙枇杷:宁海白、白玉;红沙枇杷:红毛丫头、解放钟、鸡蛋红、红灯笼。2.1.2实验耗材规格为分别为100ul、1000ul、5000ul的移液枪枪头,50ml的离心管。2.1.3试剂耗材无菌ddH2O,5%的草酸溶液,0.02%的2,6-二氯靛酚,1mol/L的NaOH溶液,酚酞溶液,SYBRGreen荧光定量PCR试剂盒。2.1.4仪器PL203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博格达NR60CP手持色差仪;FHM-1果实硬度计;NC50手持折光仪;Ependorf离心机;型号为BCD-499WX冰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研钵;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1200),美国安捷伦;PCR扩增仪,APpliedBiosystems公司生产2720型。2.2方法2.2.1失重率随机抽取30至50个枇杷,使用PL203电子天平测量单果重并记录实验数据。失重率根据单果重获得。失重率(%)=(贮藏前重量-贮藏后重量)×100%/贮藏前重量。2.2.2硬度随机抽取30至50个枇杷,使用FHM-1果实硬度计。剥去枇杷果皮,一手握住枇杷,另一只手将测头顶部压入果肉中,避免过分用力,测量果肉硬度并记录实验数据。注意仪器归零后在同一枇杷的不同部位分别测量,取平均数。2.2.3色差随机抽取30至50个枇杷,使用博格达NR60CP手持色差仪。将枇杷表面污垢清除干净并测量色差,记录实验数据。仪器归零之后,对同一个样本于三个不同部分进行重复测量,取平均数。2.2.4可溶性固形物(TSS)随机抽取30至50个枇杷,使用NC50手持折光仪,测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将枇杷果汁取少量滴于手持折光仪测量部位,读取数据并记录。注意每次测量之后要将测量部位擦拭干净方可进行下一次的测量读数。2.2.5可滴定酸(TA)21 随机抽取30至50个枇杷,去掉枇杷果皮,取10.0g果肉,使用研钵将枇杷果肉研磨成匀浆。加入50ml无菌ddH2O,使用Ependorf离心机,4℃下,5000转离心5分钟。离心结束后,取上清液,加入两滴酚酞溶液,用1mol/L的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变成粉红色,记录消耗1mol/L的NaOH溶液的量,运用公式“可滴定酸含量=(NaOH溶液浓度×消耗NaOH溶液的量×试样浸提后定容体积×100)/(对照组消耗NaOH溶液的量×样品质量)”进行计算。即。其中,NaOH溶液浓度为1mol/L,试样浸提后定容体积为50mL,样品质量为10.0g。2.2.6维生素C随机抽取30至50个枇杷,去掉枇杷果皮,取5.0g果肉,使用研钵将枇杷果肉研磨成匀浆。加入25mL无菌##草酸溶液,使用Ependorf离心机,4℃下,5000转离心5分钟。离心结束后,取10mL上清液,加入10mL的5%草酸溶液,使用的浓度为0.02%的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待溶液变为粉红色且15秒内不褪色时,记录消耗的0.02%的2,6-二氯靛酚溶液的量,使用公式“维生素C含量=(消耗的0.02%的2,6-二氯靛酚溶液的量×对照组消耗的0.02%的2,6-二氯靛酚溶液的量×0.085×稀释倍数×100)/样品质量”进行计算。即。其中样品质量为5.0g。2.2.7荧光定量PCRRNA提取采用CTAB法进行。反转录用是用RevertAidTMFirstStrandcDNASynthesisKit(Fermentas)进行,合成cDNA第一链。基因来源为本实验室克隆并保存的质粒。枇杷液泡酸性转化酶荧光定量PCR引物5’-GGAAATTAGAAGGCGTATCGG-3’and5’-GCTGAGTCCGGATTGTACTG-3’。枇杷的actin基因作为内标,actin的正向引物5'-TGGTCGTACAACAGGTAT-3';反向引物5'-GGGCAACATATGCAAGCT-3'。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参照SYBRGreen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每一样品重复3次。数据分析采用SPSS14.0进行。3.结果与分析3.1失重率在4℃冷藏条件下,每隔一周对枇杷果实单果重进行测量。失重率根据单果重来获得,失重率(%)=(贮藏前重量-贮藏后重量)×100%/贮藏前重量。21 实验结果如图1,数据表明,无论是白沙枇杷还是红沙枇杷,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其单果重始终保持逐渐下降的趋势。单果重平均值最高的始终为一种红沙枇杷鸡蛋红,而最低的是一种白沙枇杷宁海白。在整个采后贮藏过程中,鸡蛋红的单果重平均值从58.0661g下降到47.3818g,宁海白的单果重平均值从22.2254g下降到18.7147g。经分析得出,所有枇杷的单果重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贮藏初期的0~14d,单果重平均值的下降较为平缓,失重率较小。在接下来的贮藏过程中(14~35d),单果重平均值下降速率明显增大,失重率增大,该特征以红沙枇杷鸡蛋红和解放钟尤为明显。从单果重平均值减少速率来看,红沙枇杷的变化速率明显整体较白沙枇杷较为平缓。也就是说,白沙枇杷的失重率明显大于红沙枇杷。图1枇杷采后失重率变化对实验结果运用Excel2007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结果见表1。表1枇杷采后失重率变化方差分析表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组间7.79323351.5586470.3259650.8933262.37组内143.4492604.781639总计151.242465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F=0.325965F0.05(5,60)21 ,因此品种间,枇杷采后硬度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其中,白沙枇杷白玉和红沙枇杷红毛丫头的采后贮藏期间,其硬度变化趋势较为平稳,红沙枇杷解放钟、红灯笼硬度采后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升高趋势明显,白沙枇杷宁海白的果实硬度变化则是在整个采后贮藏期间,前期升高趋势平缓,中后期升高趋势趋于明显,升高速率显著增加,与红沙枇杷鸡蛋红的采后贮藏期间硬度变化趋势较为相似。枇杷果实硬度始终处于逐渐增大的趋势。首先这与枇杷种类有关。其次,硬度变化与枇杷可溶性果胶含量下降有关,其可溶性果胶含量下降,同时原果胶和木质素的含量有所增加,导致枇杷果实硬度逐渐增大。3.3色差色差通常用L、a、b值表示,L值表示的是明亮度;a为红绿偏差,即a值越大,红色越明显,反之,红色越浅;b为黄蓝偏差,即b值越大,黄色越明显,反之,黄色越浅。色泽指数用CCI表示,CCI=1000×a/(L×b)。3.3.1色差明亮度L根据实验可知,各品种枇杷的明亮度L在4℃冷藏贮藏条件下都有较大的变化。如图3所示,在4℃冷藏贮藏条件下,白沙枇杷宁海白与白玉的明亮度始终大于其余四种红沙枇杷。总体而言,白沙枇杷的明亮度是呈下降趋势的。宁海白的明亮度从62.09下降到59.17,白玉的明亮度从62.59下降到61.13。四种红沙枇杷的明亮度也有较大的变化。实验初始,明亮度由大到小是红灯笼、红毛丫头、解放钟和鸡蛋红。从变化趋势看,红毛丫头的明亮度是始终逐渐降低的,实验初期与中期(0~28d)其下降趋势较为平缓,在实验后期的最后一周内,红毛丫头的明亮度急剧下降,一周内从59.56下降到57.05。解放钟与红灯笼的明亮度整体是下降的,但实验中均存在一定的波动。二者明亮度在0~28d均保持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实验后期的一周内出现一次增大的过程。最终,解放钟的明亮度从最终的60.08下降到58.85,而红灯笼的明亮度则是从62.05下降到最后的52.70。只有鸡蛋红的明亮度呈现稍微增大的现象。在0~14d,其明亮度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在14~28d,出现了一个明亮度明显下降的过程,但是在最后的一周内,鸡蛋红的明亮度又出现了一定的增加。21 图3枇杷采后色差明亮度L值变化对实验结果运用Excel2007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结果见表3。表3枇杷采后枇杷采后色差明亮度L值变化方差分析表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组间175.3930188535.0786037610.001886161.04772E-052.37组内105.2159658603.507198862总计280.608984765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F=10.00189>F0.05(5,60),所以品种间,枇杷采后色差明亮度L值变化有显著的差异。白沙枇杷的色差明亮度L较红沙枇杷,在贮藏期间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3.3.2色差红绿偏差a实验结果表明,白沙枇杷宁海白与白玉的a值始终明显小于四个品种的红沙枇杷,这表明,白沙枇杷的红色明显浅于红沙枇杷,红沙枇杷更偏红色。实验数据如图4所示。从实验数据来看,4℃冷藏贮藏条件下,枇杷的色差a值始终处于逐渐增大的状态。红沙枇杷中,经过35d的冷藏贮藏期,鸡蛋红的色差a值最大,为26.30,其次依次为解放钟、红灯笼,红毛丫头,数值分别为22.96、21.36和17.78。21 图4枇杷采后色差红绿偏差a值变化对实验结果运用Excel2007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结果见表4。表4枇杷采后色差红绿偏差a值变化方差分析表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组间847.01720625169.403441252.135786296.78962E-142.37组内97.47821216603.249273739总计944.495418465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F=52.13579>F0.05(5,60),因此,品种间,枇杷采后色差红绿偏差a值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其中,红沙枇杷鸡蛋红的色差红绿偏差a值的变化趋势出现过较大的波动,在贮藏后期(28~35d)出现较明显的增幅。3.3.3色差黄蓝偏差b如图5所示,白沙枇杷的整体b值要高于红沙枇杷,也就是说,白沙枇杷比红沙枇杷的黄色更深更明显,白沙枇杷更偏黄色。色差b值最大的为白沙枇杷宁海白。其b值从40.81增大到45.05。在实验初期与中期(0~28d),其宁海白的色差b值变化并不明显,在实验后期的最后一周出现了明显的增大,从42.88增大到45.05。另一种白沙枇杷白玉的色差b值明显增加的阶段在贮藏的14~21d。红沙枇杷中,红毛丫头的色差b值没有明显的变化,整个实验过程中,其b值从最初的39.43下降到38.58。鸡蛋红的色差b值存在微弱的下降,从开始的44.46下降到最后的39.46。红灯笼的色差b值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出现过几次波动,初始为44.12。在实验初期的0~14d其b值存在微弱的减少,实验中期的14~21d,红灯笼的b值明显增加,之后的实验后期,其b值又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初始值,为42.88。21 图5枇杷采后色差黄蓝偏差b值变化对实验结果运用Excel2007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结果见表5。表5枇杷采后色差黄蓝偏差b值变化方差分析表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组间181.3860429536.277208589.7536502531.30773E-052.37组内111.5804062603.719346874总计292.966449165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F=9.75365>F0.05(5,60),所以,品种间枇杷采后色差黄蓝偏差b值变化有显著的差异。红沙枇杷红毛丫头、鸡蛋红、解放钟的色差黄蓝偏差b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白沙枇杷宁海白和白玉的色差黄蓝偏差b则在贮藏期间变化趋势出现较大波动,二者均在贮藏后期(28~35d)出现了明显的色差黄蓝偏差b值增大趋势忽然明显的过程。3.3.4色差色泽指数CCI如图6所示,由实验可知,枇杷在4℃冷藏贮藏条件下,其色泽指数始终为逐渐增大的趋势,也就是说,在枇杷采后冷藏贮藏过程中,其颜色均逐渐加深。白沙枇杷的色泽指数始终小于红沙枇杷,即白沙枇杷的颜色始终浅于红沙枇杷。白沙枇杷中,白玉的色泽指数始终大于宁海白。宁海白与白玉色泽指数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只是在实验中后期(21~35d)二者的色泽指数增加趋势变得稍微平缓。红沙枇杷的色泽指数普遍高于白沙枇杷。整体而言,鸡蛋红色泽指数最大,其次依次为解放钟、红灯笼和红毛丫头。鸡蛋红与解放钟的色泽指数在0~28d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在最后一周,鸡蛋红的色泽指数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增大过程,其色泽指数增大趋势明显增强。红毛丫头色泽指数增加趋势最明显的阶段在14~21d,而红灯笼色泽指数则在0~7d的阶段色泽指数增加趋势最为明显。21 图6枇杷采后色差色泽指数CCI值变化对实验结果运用Excel2007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结果见表6。表6枇杷采后色差色泽指数CCI值变化方差分析表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组间189.4065098537.8813019631.526186934.40551E-112.37组内36.04746306601.201582102总计225.453972865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F=31.52619>F0.05(5,60),因此品种间,枇杷采后色差色泽指数CCI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其中,白沙枇杷宁海白和白玉的色差色泽指数CCI在贮藏期间一直保持平稳的增大,红沙枇杷除了鸡蛋红在贮藏后期(28~35d)出现明显的增大速率加快的过程,其余三个品种的色差色泽指数CCI在贮藏过程中也是平稳增大的。总体而言,无论在贮藏初期还是整个贮藏过程中,白沙枇杷的色差色泽指数CCI是始终低于红沙枇杷的。经过郑永华等专家学者研究可得,枇杷的颜色在4℃冷藏贮藏过程中始终处于逐渐加深的过程,这主要由于枇杷果实内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和果实衰老组织褐变导致。在枇杷的采后贮藏过程中,其叶绿素逐渐分解,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大。同时,枇杷果实衰老组织会发生褐变,由于多酚氧化酶可以与酚类的底物接触,从而使得衰老组织褐变。3.4可溶性固形物(TSS)如图7所示,在4℃冷藏条件下,枇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的始终都是红沙枇杷红毛丫头,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14%逐渐下降到12%,同时,含量最低的始终是红沙枇杷鸡蛋红,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开始的10.5%下降到8.8%。21 实验所用的红沙枇杷品种红灯笼与白沙枇杷品种白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平缓减少。而红沙枇杷品种红毛丫头和解放钟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存在两个阶段。红毛丫头在贮藏初期(0~14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趋势稍平缓,没有明显下降,在14~35d才存在明显的下降。解放钟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最初一周有明显下降,之后变化较为平缓,在最后一周又出现一次明显的下降过程。白沙枇杷品种宁海白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明显区别于其他品种。在0~21d的初期贮藏内,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持着较为平缓的下降趋势,而在21~28d里,出现了一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下降的过程,之后的一周内,这种减少过程又趋于平缓。总体来讲,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包括贮藏初期和后期,白沙枇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整体是高于红沙枇杷的。图7枇杷采后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变化对实验结果运用Excel2007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结果见表7。表7枇杷采后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变化方差分析表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组间51.27555556510.2551111111.235057823.64229E-062.37组内27.38333333600.912777778总计78.6588888965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F=11.23506>F0.05(5,60)21 ,因此,品种间,枇杷采后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变化有显著的差异。白沙枇杷宁海白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在21~28d间的减少速率明显增大。3.5可滴定酸(TA)经实验可知,在对枇杷的4℃冷藏采后贮藏条件下,其可滴定酸的含量始终处于下降状态。实验初期,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的是白沙枇杷宁海白,为0.7%,35d之后下降至0.29%,但仍是同时期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的一种枇杷。相比之下,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的始终是红沙枇杷解放钟,其可滴定酸含量从开始的0.66%下降到0.21%。如图8,白沙枇杷的可滴定酸含量整体是高于红沙枇杷的。也就是说,无论在贮藏前、贮藏过程中还是在贮藏后期,白沙枇杷的可滴定酸含量始终是高于红沙枇杷的。在采后贮藏的初期(0~14d),白沙枇杷宁海白和白玉的可滴定酸含量处于前两位,在第14d的时候分别为0.57%和0.49%。在14~28d,宁海白的可滴定酸含量依旧为最高。在最后一周,白玉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趋势趋于平缓,使得宁海白与白玉的可滴定酸含量依旧高于红沙枇杷。红沙枇杷中,红毛丫头和红灯笼的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二者的可滴定酸含量在35d内分别是从0.67%下降到0.23%和从0.67%下降到0.21%。鸡蛋红在前21d与红毛丫头和红灯笼有着较为一致的下降趋势,是从0.67%下降到0.4%,在21~28d期间,其下降趋势趋于平缓,一周之内其可滴定酸含量从0.4%下降到0.35%。在最后一周其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加快,最终下降至0.21%。而红沙枇杷解放钟的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趋势明显区别于其他红沙枇杷品种。在14~21d和28~35d存在两个明显的下降阶段,在21~28d不存在明显的下降,是从0.31%下降到0.3%。经实验可知,白沙枇杷与红沙枇杷在4℃冷藏条件下其可滴定酸含量始终处于下降状态,且白沙枇杷的可滴定酸含量总体高于红沙枇杷。图8枇杷采后可滴定酸(TA)含量变化对实验结果运用Excel2007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结果见表8。表8枇杷采后可滴定酸(TA)含量变化方差分析表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21 组间0.02608055650.0052161110.1908604880.9637333562.37组内0.819883333600.027329444总计0.84596388965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F=0.1908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