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ID:43028028

大小:10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5

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_第1页
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_第2页
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_第3页
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_第4页
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诊断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2诊断依据2.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其他流行病学参见附录A。2.2临床表现2.2.1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2.2.2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

2、损害。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Bo2.3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见附录C)2.3.1实验室初筛231.2平板凝集试验(PAT)(见C.1.1)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见C.1.2)阳性或可疑。2.3.1.2皮肤过敏试验(见C.2)后24h、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X2.0cm及以上(或4.0cm2以上)。2.3.2血清学检查2.3.2.1试管凝集试验(SAT)(见C.1.3)滴度为1:100卄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滴度为1:50++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

3、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23.2.2补体结合试验(CFT)(见C.1.4)滴度1:10++及以上。2.3.23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7s)(见C.1.5)滴度1:400++及以上。2.3.3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氏菌。3诊断原则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人布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4诊断标准4.1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2.1、2.2和2.3.1中任一项阳性者。4.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2.3.2或2.3.

4、3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者。4.3隐性感染:符合2.1和2.3.2或2.3.3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但不具备2.2者。5鉴别诊断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肺结核、淋巴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等做鉴别诊断(参见附录D)。附录A(资料性附录)布鲁氏菌病流行学A.1贮存宿主及传染源布氏菌的贮存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畜、家禽、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存宿主。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牛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我国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南方冇的省份,猪是主要传染源;鹿和犬是次要传染源。A

5、.2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产生活习惯有关。含有布氏菌的各种污染物及食品均可成为传播因子,主要有病畜流产物,病畜的乳、肉、内脏,被布氏菌污染的皮毛、水、土壤、尘埃等。A.3易感人群人群对布氏菌普遍易感。高发人群与传染源和传播因子密切接触的机会、程度有关。布病患者可重复感染布氏菌病。A.4分布A.4.1职业:有明显的职业性,凡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牧民、兽医、皮毛和乳肉加工人员感染率比一般人高。A.4.2性别:人对布氏菌易感,无性别差异,主耍取决于接触机会。A.4.3年龄

6、:一岁以上各年龄组均有感染发病报道。由于青壮年是主要劳动力,接触病畜频繁,因而感染率比其他年龄组高。A.4.4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羊种布氏菌流行区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我国北方牧区人间发病高峰在4〜5月。夏季剪羊毛和乳制品增多,也可岀现一个小的发病高峰。猪种菌和牛种菌流行区,发病季节性不明显。A.4.5地区:一般情况下,牧区感染率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镇。牧区牲畜多,人与之接触频繁,感染机会多。牧区草原辽阔,居住分散,因此病人分布广,很少集中暴发和流行。在农区或半农半牧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兼冇少量牲畜,感染机会相对减少,但由于居住较密集,发病易呈点状暴发。城

7、市病人多集中在一些皮毛乳肉加工企业或城郊养畜户。A.5不同疫区流行特点由于传染源的种类、病原菌的种型、毒力和人群免疫水平不同,表现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A.5.1羊种布氏菌疫区:羊种布氏菌疫区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羊种菌各生物型对人、畜均有较强的侵袭力和致病力,易引起人、畜间布病暴发和流行,疫情重。大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A.5.2牛种布氏菌疫区:牛种布氏菌疫区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牛种菌生物型较多,毒力不一,有的菌株毒力接近羊种菌强毒株。就总体而言,牛种菌毒力较弱,但有较强的侵袭力,即使是弱毒株,也可使牛发生暴发性流产或不孕,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但对人致病

8、较轻,感染率高而发病率低,呈散发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