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设计王东英

《三峡》设计王东英

ID:43026389

大小:75.5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25

《三峡》设计王东英_第1页
《三峡》设计王东英_第2页
《三峡》设计王东英_第3页
《三峡》设计王东英_第4页
《三峡》设计王东英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峡》设计王东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多彩四季!1!太原市第六十七中学王东英一、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都是写景的佳作,有写春的、夏的、冬的,也有描绘美丽河山的。它们不但给我们展示了…幅幅美丽的图画,更表达了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感情。《课标》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阅读这些文章时,我们要反复诵读,读中感受,读中积累。《课标》还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们要仔细领回作者是如何观察的,是如何描述的,又是如何抒情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学到写景状物和

2、抒情的方法,更可以受到美的熏陶。《三峡》这篇古文,语言凝练隽永,只155字,便尽三峡四季之景。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描山绘水各有不同。文章先写七百里山势,尽显其山势高峻、绵延、狭长;作者为突出最富三峡特色的景观,在先落笔于连山之后,再承水势涨落,先绘夏水暴涨,再写春冬风平浪静,最后写秋水凄肃,使文句入情入理,顺势成章,此足见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且《课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据于此,在教授课文时,要以读为主线,以学生自学、合作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悟得阅读文言文的门径。读中感知、评价、总结。二

3、、学情分析: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较强,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强,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上受到启发和引导;但接触文言文不够全面和深,因此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很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在字词的理解,给课文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和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并用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思维,再进行总结,最终达到理解文言,培养文言语感,并学会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教学目标1、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2、运用圈点勾画等方法,品味、欣赏名家的优美散文。体会并说出作者借助写景所抒发的情感,最终能有感情地期读文本。3

4、、掌握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4、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寻找相关和类似的写景文章,进行适当的比较阅读,以此来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Ui教学重点:品味、欣赏名家的优美散文,感情朗读文本。教学难点:掌握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三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3、揣摩作者写景笔法之精妙,培养文言语感。(二)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优美意境;

5、2、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三峡风光的美丽,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山川之美的情怀。二、教学重点: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三、教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方式与手段:诵读法,(自读、听读、试读、齐读、评读、品读)合作探究法(互译,质疑、释疑、讨论)。五、教学设想:《三峡》这篇古文,语言简洁,布局匠心独具,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学习本文,要从疏通字句入手

6、,介绍给学生有关作者、《水经注》及三峡的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让学体会文中三峡的壮丽景色,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最终体会岀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故从如下三方面入手: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

7、入新课:(结合长江地图,并解说)1、创设情境: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一一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江、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204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景、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亲见其中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

8、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脚步,回到1500年前,一起来领略那时三峡的美丽风光。(板书:作者、课题)2、请生简介作者,补充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御史中尉,执法严峻,后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