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 (2)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 (2)

ID:43016640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 (2)_第1页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 (2)_第2页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 (2)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十五从军行》是一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六十五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出塞》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用英勇善战的名将镇守边关,以消除边患的感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3、思想与价值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2、体会边塞诗的风格,体会战争给人民带

2、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导入1、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2、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也与战争有关。题目是《十五从军征》。二、解诗题,知诗人1.读诗的题目,从哪儿可以看出这首诗与战争与关?(从军征)2.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学生齐读)3.交流资料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来自民间,没有具体的作者。三、诵读诗歌,了解诗意1.这首诗是一首叙

3、事诗,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从哪里知道的?主要写的是这位80岁老兵的什么事呢?2.要解决这个问题,读通这首诗是基础。请同学有感情地读这首诗。3.检查朗读。4.解决字词:(1)生字:冢窦雉舂羹贻(2)词语:始累累旅葵冢窦贻5.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四、讨论探究,深入理解1.采用方法,自学自悟2.相互交流,品读诗文(1)深入品析诗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3、走出诗文,引发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五、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第二课时一、初读

4、古诗,了解古诗大意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读音、意思。2.自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3.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板书:边关)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下面我们来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

5、照边关的苍凉景象。)从征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替使用,在修辞上叫做“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万里长征人未还”突出了空间的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2)叹一叹。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3)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

6、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学生读诗。(2)这两句诗讲了什么?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与有才能的将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教师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7、度阴山。)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3)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四、结课升华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但王昌龄没有找到制止战争的有效办法,你对“阻止战争”又有何高见?写写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五、作业布置1.背诵,默写。2.搜集关于反映战争的诗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