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3008518

大小:41.9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25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二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据此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知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用于祭祀,表示身份与权力,故选B。青铜器熔点较低,硬度不够,不适合用作农具,排除A;青铜器少量用作酒具,排除C;货币是经济的象征,并不是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排除D。【点睛】识记青铜器的主要作用,学生可结合一些

2、典故或成语帮助理解,如禹铸九鼎、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而西周又有同姓不婚的讲究。据此判断,下列诸侯国的宗室之间可以通婚的是A.晋与燕B.燕与卫C.卫与鲁D.鲁与齐【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晋国是周成王弟唐叔虞的封国,属于姬姓封国,燕国西周宗室召公奭的封国,属于姬姓封国,卫国是周武王同母弟康叔的封国,属于姬姓封国,鲁国是周武王弟周公旦的封国,属于姬姓封国,齐国是功臣姜尚的封国,属于异姓封国,按照

3、“同姓不婚”的原则,选项中可以通婚的诸侯国宗室是鲁国和齐国,因此D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本身指的就是宗法制度,“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则是宗法制度典型的影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既不能反映宗法制

4、也不能反映其影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说不分内外的公正的选拔和任用人才,和宗法制度的选拔和任用人才是相反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不出宗法制影响,这实际上体现了墨家“尚贤”的思想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及其影响4.《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国并行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殿”“最”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等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秦朝废除

5、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实行于汉初;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不是中央官制;D选项错误,“殿”“最”制是秦国制定的用来选拔和考察官员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诸侯威胁中央状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

6、,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的,故选C项;察举制度属于选官制度,不会造成此类现象,故A项排除;独尊儒家学说有助于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B项;全面推行郡县制度不符合汉初的实际情况,故排除D项。6.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推举六名孝廉”可直

7、接判断是汉朝推行的察举制,但材料中“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了察举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即重门第,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地方举荐制度,排除A、D;B是九品中正制,不合题意,故选C。【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7.魏晋时期修谱之风盛行,除了帝王将相的世系,一般宗族的家谱也受到广泛重视。这一时期形成这种风气的制度性因素是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修谱”、“宗族”等信息可知,这一制度重视血缘和家世门第。结合

8、所学可知,魏晋时期实行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最重视家世门第,世族为防止家世血统混淆,为防止庶族假冒士族,世家大族便编写家谱,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世卿世禄制实行于先秦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察举制是汉代为了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