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

ID:42986075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膀胱过度活动症_第1页
膀胱过度活动症_第2页
膀胱过度活动症_第3页
资源描述:

《膀胱过度活动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是一种常见病,2001年9月国际尿控学会(ICS)将其定义为一个新名词,其特点是尿急,有或无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1]。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定义为:OAB是由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组成的症侯,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任何复合形式出现[2]。尿动力学检查时部分患者在膀胱贮尿期,出现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引起膀胱内压升高,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overactivity)[3]。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流行病学OAB不是

2、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地方病。由于OAB常与尿失禁相混淆,不同的医生所使用的诊断标准又不同,因而所总结的发病率或流行性差异很大[4]。但也有人认为不同的国家其流行性大致相同。在法国、意大利、瑞典、英国、西班牙等其发病率为11%~22%。而估计欧美国家大约17%的成年人罹患此病。全世界患病人数大约在5千万至1亿左右[3][5]。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我国目前尚无本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不过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在北京地区调查显示:50岁以上男性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6.4%,18岁以上女性混合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40.4%[

3、7]。正确地处理OAB,必将减少尿失禁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二、病因OAB的症状是因为膀胱充盈过程中逼尿肌不随意收缩所致[8],其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它可能是由于中枢抑制性传出通路,外周感觉传入通路或膀胱肌肉本身受到损害造成的,这些原因可以单独或联合存在[9]。桥脑上中枢神经对排尿反射主要起抑制作用,此处病变常导致抑制不足,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发生率为75%~100%,一般不伴有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而脑桥-骶髓间病变,多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加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10]。糖尿病等引起骶髓周围神经病变,也有出现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报告,这可能与其病变的多

4、灶性有关[10]。此外膀胱出口梗阻引起不稳定膀胱的发生率高达50%~80%,它通过膀胱壁的神经、肌肉改变,最终引起逼尿肌兴奋性增加,出现OAB症状。三、诊断应用ICS或尿控学组的定义,OAB是一个经验诊断。仔细询问病史非常重要,包括典型症状和相关症状。病史采集应涵盖内科、神经科和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史和治疗结果。同时需要详细的排尿日记,并进行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的重点在腹部、盆腔、直肠、神经系统。尿常规检查是必须的,若为阳性则需进一步作细菌学、细胞学等检查。而对于排尿后残余尿测定、尿动力学检查等则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选择地应用。在排除了感染、结石、

5、膀胱原位癌等病理状况后,即可作出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四、治疗一旦诊断患者可能有OAB,就要认真考虑是否需要治疗,了解患者是否有治疗的要求。因此初期的治疗要围绕病人的症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确定治疗的路线。由于OAB是一个症状诊断,因此其治疗只能是缓解症状而非针对病因,不可能达到治愈。目前的治疗包括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神经调节以及外科手术。(一)行为矫正行为矫正包括病人健康教育、及时或延迟排尿、膀胱训练、盆底锻炼等。告诉患者下尿路的“工作原理”,使患者清楚地知道应对策略。排尿日记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而且还可以使医生清楚地了解到症状何时发生

6、及其严重程度,据此教会患者简单的饮食控制知识,制定出定时或预防性排尿及膀胱训练的方法。此外盆底锻炼可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对不随意的逼尿肌收缩可产生强有力的抑制。近年来应用生物反馈的方法对盆底肌肉进行物理治疗,在恢复下尿路功能方面确实达到了其它治疗方法难以获得的疗效。林丽莎等应用加拿大Laborie公司生产的盆腔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治疗OAB,发现其疗效与托特罗定相当[11],不过该方法的作用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据报道行为矫正治疗可使尿失禁发生的改善率达50%以上[12],联合药物治疗则可使尿失禁平均减少84.3%[13]。(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增加膀胱容

7、量、延长警报时间、消除尿急而不干扰膀胱的排空能力。目前用于治疗OAB的药物有(1)针对副交感传出神经,作用于逼尿肌上的胆碱能受体,包括胆碱脂酶抑制剂。如阿托品、普鲁苯辛、奥昔布宁、托特罗定、达非那新、曲司氯铵、Soliferacin等。(2)作用于膀胱感觉传入神经的药物:辣椒辣素及树胶脂毒素(ResiniferatoxinRTX)。(3)抑制副交感神经胆碱能神经未梢乙酰胆碱的释放:肉毒杆菌毒素A。(4)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发现体内广泛分布着不同亚型的毒蕈碱受体(M受体)。在不同的部位发挥着不同的生理作用。如大脑和唾液腺中的M1受体与认识和唾液的产生有关

8、[14][15]。心血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