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专题 侵略与抗争

第一专题 侵略与抗争

ID:42979418

大小:4.31 MB

页数:124页

时间:2019-09-26

第一专题 侵略与抗争_第1页
第一专题 侵略与抗争_第2页
第一专题 侵略与抗争_第3页
第一专题 侵略与抗争_第4页
第一专题 侵略与抗争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专题 侵略与抗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讲教师:张诗波一、自我介绍二、课程介绍(绪论)第一专题侵略与抗争第一讲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自我介绍:求学经历1997.9-2001.7鞍山师范学院政史系获历史学教育学士学位2001.9-2004.7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明清史获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2004.9-2008.12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攻读明清经济史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绪论: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题和主线2.学习《纲要》课的目的与基本要求3.教材的基本框架与专题讲授的基本思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题和主线两大主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

2、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的历史。主线:一代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二、课程介绍:1.中国近现代史时间断限近代史(1840-1949)现代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1949至今)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840-1919:旧民主主义

3、革命时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之目的与要求(1)目的之一:①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及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人民造成的苦难;②懂得近代以来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两者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前提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2)目的之二:①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进程及经验教训;②比较不同阶级政治方的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③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

4、克思主义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之目的与要求(3)目的之三:①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②改革开放的意义与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要求:通过对历史进程、人物、事件的分析,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和社会发展方向。3.教材基本框架与专题讲授的基本思路自本学期始,纲要分为以下三专题进行讲授:第一专题:侵略与抗争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中国抗争史。原第六章合并入第一章第二专题:探索与失败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第三专题:中共创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现代史纲

5、要》课程“专题讲授”计划专题专题名称所包含章节课时具体内容第一专题侵略与抗争第一章第一节第六章第一节合并成一节;第一章第二节与第六章第二节等相关章节10一、鸦片战争前的背景二、侵略:19世纪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20世纪日本侵华战争三、抗争:1.群众抗争:三元里人民抗战2.爱国官兵抗争3.抗战:中共敌后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4.早期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经验四、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矛盾、任务等第二专题探索与失败第二、三章6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一.农民阶级早期探索农民斗争失败与意义地主阶级早期探索洋务运动的失败与意义资产

6、阶级早期探索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意义与教训专题专题名称所包含章节课时具体内容第三专题中共创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四、五、七章10一、中共的创建1.创建背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2.中共成立及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二.大革命失败与革命新道路探索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及其失败2.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三、新中国的成立(一)两种前途、三种建国方案(二)国民党挑起内战与失败(三)中共自卫战争及胜利(四)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1)历史

7、悠久、文明多元、历史文化连续性。(2)物质、精神文明发达。科技领先:天文学、数学、农学、古代建筑(宫殿陵寝);器物方面:四大发明、丝绸、瓷器。一、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精神文明发达:文学艺术思想方面:唐诗、宋词,少数民族史诗、书法、绘画、戏曲、哲学和浩瀚的典籍文献(诸子百家原典著作,明清档案)(古代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制度文明:中国的政治智慧,文官制度。(3)中国古代文明是各民族各地区(农耕游牧)文明交汇产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结果。中华文化圈辐射到东南亚、东北亚及世界其它各国(朝贡体系)。汉、唐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下

8、西洋。2.中国社会由盛转衰中国的落后其实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有关。(1)经济上:①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主导,基本生产结构是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小农经济,抵制新生产方式,束缚生产力发展;②地主、商人与高利贷者相互结合,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