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71449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庄浪三中何苗苗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文言文教学。除了诵读、讲解、背诵之外,还会花费大量时间复习、做题。其量之大,时之久自不必说,然而如大海捞针般的过程,换来的却不是累累硕果。更让人头疼的是教学参考书版本不同,说法及答案竟也出入其大。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问题大多集中在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和音变字上,现将问题整理如下,以供同仁们进一步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通假字问题。通假字是屮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S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
2、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而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屮的“莫”为“暮吃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为“不',、“没有谁'啲意思,故又造“暮,'字。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例如《孔乙己》中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
3、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通“早J“知”通“智”,其特点是“因音通假二我们如今所说的即是狭义的通假字。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字,我个人认为不是通假字,例如《与朱元思书》中“疏条交映,有时见FT的“见”,就是“看见”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见”通“现”,“显露”或“发现”的意思,便显得牵强。再如《核舟记》中“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的“简”古义就有“挑选,选拔”的意思,《出师表》中就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句子,所以“简”也不是通假字。还有《木兰诗》屮“火伴皆惊忙”,古代兵制十人为一火,火长一人管炊事,同火者称为“火伴”,所以“火”也不是通假字。如此的例
4、子还有很多,不再赘述。二、古今异义字的问题。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字词,即古今异义。词汇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女口:“太丘舍去”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鲜美”古义是“鲜艳美丽”,今义是“食物味道好”;“夜篝火”(《陈涉世家》)“篝火”古义是“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在上文中我已经提到了“简”字,古义有选拔,挑选的意思,今义大多为简单,简朴,那么这个字应该算是古今界义字。例如“再”,古意为”两次、第1次”,今意为”重复上一行为”,也应算是古今异义字。三、古今音变
5、字问题。除了词义的古今变化,文言文还存在读音的古今变化。例如“陈胜王”中的“王”,应读仄声,即wang,意思是“做大王”,“高处不胜寒”的“胜”应读作平声,即sheng,意思是“禁得住”。再例如《三峡》中“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裳”字古时多读chang,本义是夫君、君长穿着的裙,引申义是男女穿着的下衣,语文课本屮也曾这样标注过,另一读音读为shang,意思是“衣服”。我认为读shang更好,一则意义更宽泛,二则避免了与课文中前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中的"长”同音。再如《智子疑邻》中“邻人之父”的“父”,我认为应该读古音珑,指“老年男子”,这句话意思是“邻居家的这位老人”而不是"
6、邻居的父亲”,《塞翁失马》中“其父曰”也应该读珑,意思是“这位老人说”而不是“他的父亲说”。如此例子还有很多,再不一一列举。以上只是木人在文言文教学屮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期待朋友们与我一起思考查证,共同提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