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ID:42963361

大小: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_第1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_第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_第3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_第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会泽县待补中学刘元华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文编排在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6课,是一篇文言议论文。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说明;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四、课堂流程;五、教学理念。一、教材分析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经典之作,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推荐篇目之一。文章由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入题

2、,概括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古往今来成就大业、接受重任的人,之前都要经受种种肉体到精神的折磨,都要吃大苦,才能形成坚强的意志和超常的才干。接着作者进一步深化,由人到国,从忧患使人生存,安乐让国灭亡两方面进行论述,最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诫人们学会正确看待挫折和逆境,注重培养自己的忧患意识,而不要拘囿于安乐之中。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结构清晰、论证严密、文采斐然、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当代的初中生来说,本文的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尤为重要。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首先他能正确面对挫折,增强了自己的抗挫力;其次,他会反思自身

3、的情况,形成忧患意识,甚至因此明确了人生的目标,增强了前行的动力。二、学情分析我在学校所教班级为两个普通班,尽管到了八年级,但学生的基础仍存在很大的问题,部分同学的朗读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差。八年级学生已正式学习议论文,通过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接触文言议论文更是首次,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这就给学习本文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降低难度,把重点放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上,而不在文体阅读上浪费过多时间。(二)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孟子和《孟子

4、》2.正确、流利、有节奏朗读课文。3.联系上下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翻译课文。4.理解并识记文中重点文言词语。5.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严密的论证。6.找出文中所用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7.赏析本文语言特色。(二)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以讲为辅。在读中消化生字新词,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和逆境,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品质。活动目标-7-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2、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及写作特色;3、背诵。(三)重点难点及关键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2、

5、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难点:把握文章写作特色。关键: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思考讨论其现实意义。三、教法学法在“导引---诵读---(翻译)----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体会语言特色。四、课堂流程(一)导引一个好的导语能有效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孔孟之乡的中学生对孔子和孟子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大都不知道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而误认为两者是师徒关系,所以我设计的导语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孔孟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6、的历史,同学们知道孔子和孟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吗?”学生纷纷发言,明确此问题后,再让学生介绍所了解的孟子。这样,顺势导入本篇文章。(二)诵读诵读是古诗文教学方法之首选,也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是古诗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其成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引领学生诵读。在诵读中,我力三、说重点:1.正确、流利、有节奏朗读课文。2.理解文中重点文言词语,能用自己的话恰当、清楚、流畅翻译课文。3.把握文章结构,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四、说教法:1.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2.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理解能力。五、说课时:四课时六、说过程:第一课

7、时课时要点:(了解孟子及《孟子》,消化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节奏朗读课文。)一、导入新课,出示导学案。生活常带给人们思考,这些思考产生了大量的俗语、警句,有人将这些民间的俗语、警句整理成一本书,名为《警世贤文》。里面有许多语句非常精辟、发人深省,比如: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7-事到经过才知难;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等等。其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

8、自苦寒来”常被我们用来作为励志之言,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指名回答。明确:宝剑的锋利来自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