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62919
大小:1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4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会动的线条》》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会动的线条》教学反思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知识线条系列屮的一个内容。线条是点移动所形成的轨迹,由于点移动方向和速度的不同,产生不同形状和特点的线条,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线条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伴随儿童的成长,逐渐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通过本课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理解感受线条的节奏感,激发他们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2、过程
2、与方法冃标:通过教师讲解及演示,让学生认识各种线条;通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屮,和互交流,从而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表现不同的物体。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和热爱美术的情感。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接受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运用线条表现动感。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观察法、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评价展示法等。
3、理解线条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的动感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实例和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绘画屮的线条以及身边的线条,感受线的动感。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教学程序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读图品味,欣赏探究——读图品味,欣赏交流——实践探索,自由创作——欣赏品味,审美表述——知识拓展,课后延伸,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课程这儿个环节组成。一、情景导入(画线条)根据教
4、育学原理,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和思考事物的变化。因此,我运用了观察引导法我先随意摆动手中的丝带,让学生观察并用学过的线条画一画、说一说丝带在摆动时呈现出什么线条,以轻松的游戏方式切入主题,创设出问题情境:曲线能表现会动的线条。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更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愿望。二、欣赏、探究、表述、实践(找线条,体会线条的动感)(1)艺术家作品中的线条,《标课》指出美术课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
5、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基于以上思想,我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设置和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在课件中挑选补充了古今中外艺术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的挑选紧密联系课题,通俗易懂,使教材内容得到有机补充,并使这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2)寻找自然界中的动感线条。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类具有动感的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讨论,分析哪些景物中的线条具有动感。并尝试用哪种线条来表现等。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等到学生总结出会动的线条还有折线、长短线后,我则抓住契机,利用大屏幕展示如何在画面中组织线条以及利用线条的疏密来体现画面的
6、美感,这种“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耍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的知识。(3)生活中的线条:瀑布、烟雾、城市夜景、烟花、体操,让学生找出会动的线条在哪。精彩的图片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图片的直观欣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了会动的线条的存在。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三、创作实践评价表述创设情境:“线条在我画中跳动”看谁的线条在画中变的更的生命力,更有动感,并体现了创作要
7、求。自评。(你认为自己能得儿颗星:每颗星代表作业中优秀的一面,如果画面有动感一颗星;线条疏密得当,有一定美感一颗星;和别人不一样,有自己的想象,有一颗星。)互评。(画面是否具有动感和美感)师评(学生的作品是否有创新并具有美感)。采用自评、小组评、互评的方法,自发展示与争对性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我首先鼓励学生自我展示。然后再把好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上。使学生学会评价的方法,不仅能正确肯定自己和他人,并且能在相互的评价中发现不足,进而有效改进。让学生的作品能否有创新并具有美感。学生在学习屮是否心情愉快,感受成功的喜悦。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