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脱病毒技术PPT课件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脱病毒技术PPT课件

ID:42943456

大小:805.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9-26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脱病毒技术PPT课件_第1页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脱病毒技术PPT课件_第2页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脱病毒技术PPT课件_第3页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脱病毒技术PPT课件_第4页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脱病毒技术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脱病毒技术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章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 脱病毒技术5.1植物快速繁殖技术5.2无病毒植物的培养概念:所谓快速繁殖,就是将外植体在人工培养基和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个体的方法。特点:繁殖速度快;使用材料少,生产效率高,省时省工;可大量繁殖脱毒苗;利于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等;节约空间,不受季节限制,有利于植物的工厂化生产;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不受病虫害侵害。5.1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快速繁殖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无菌培养物的建立、芽的增殖、诱导生根和试管苗的驯化和移载。5.1.1无菌培养物的建立初代培养:进行离体繁殖时首先必须建立的无菌培养物。需

2、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无菌:外植体、培养基、培养室无菌状态。(2)条件合适:合适的外植体;合适的培养基;适宜的培养条件。(3)技术过关:要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4)防止褐变:外植体褐变是指在接种后,其表面开始褐变,有时甚至会使整个培养基褐变的现象。它的出现是由于植物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将酚类化合物氧化成醌类物质,它们多呈棕褐色,会抑制其它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所接种外植体的培养。褐变的主要原因①植物种类和基因型由于多酚氧化酶活性上的差异,不同品种间的褐变现象是不同的。②取材部位和生理状态处于幼龄期的植物材料褐变程度较浅,而从已经成年的植株采收的外植

3、体,由于含醌类物质较多,因此褐变较为严重。③培养基成分无机盐浓度过高、细胞分裂素的水平过高等都会刺激某些外植体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褐变现象加深。④培养条件不当如果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培养时间过长等,均可使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提高,从而加速褐变程度。减轻褐变现象发生的方法①选择合适的外植体一般来说,最好选择生长处于旺盛的外植体,这样可以使褐变现象明显减轻。②合适的培养条件无机盐成分、植物生长物质水平、适宜温度等均可以减轻材料的褐变现象。③使用抗氧化剂在培养基中,使用半胱氨酸、抗坏血酸、PVP等抗氧化剂能够减轻很多外植体的褐变现象。另外,使用0.1%-0.

4、5%的活性炭对防止褐变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④连续转接对容易褐变的材料可间隔12~24h的培养后,再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这样经过连续处理7-l0d后,褐变现象便会得到控制或大为减轻。(3)诱导胚状体形成是由植物器官、组织和细胞培养直接发生类胚结构,最后以肧状体成苗的方式。在组织培养条件下胚状体的发育过程类似于合子胚的发育:细胞经脱分化后,发生持续细胞分裂增殖,并依次经过原胚期、球形胚期、心形胚期、鱼雷形胚期和子叶期,进而成为成熟的胚状体。肧状体途径优点是增值率高,同时具胚根和胚芽,免去生根一步;可用于制作人工种子,便于运输和保存。缺点是肧状体成苗率低,遗传

5、性状不稳定。5.1.3诱导生根MS、B5、White等培养基,都可用于诱导生根,但是其含盐浓度要适当加以稀释,它们都抑制根的发生。应将它们降低到1/2,1/3或1/4,甚至更低的水平。生根培养基适当加大生长素的浓度,不用或少用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浓度在1-10mg/l,使用较多的是NAA,其次为IAA和IBA。培养基中蔗糖的浓度降低到1.0-1.5%,以增强植株的自养能力。培养基不宜过硬以免影响生根。为提高小植株的光合能力,可将光强度增加到3000-10000lux。5.1.4试管苗的驯化和移栽驯化或炼苗:为了适应移栽后较低湿度和较高光强等环境条件,能顺利

6、进行自养,必须有一个逐步锻炼和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叫驯化或炼苗。移栽前的练苗移栽前可将培养物不开口移到自然光照下锻炼2—3d,让试管苗接受强光的照射,或培养基中加入矮壮素等生长延缓剂等。使苗长得壮实起来,然后再开口练苗1—2d,经受较低湿度的处理,以适应将来自然湿度的条件。移栽和幼苗的管理从试管中取出发根的小苗,用自来水洗掉根部粘着的培养基,要全部除去,以防残留培养基滋生杂菌。但要轻轻除去,应避免造成伤根。栽植时用一个筷子粗的竹签在基质中插一小孔,然后将小苗插入,注意幼苗较嫩,防止弄伤,栽后把苗周围基质压实,栽前基质要浇透水。栽后轻浇薄水。再将苗移入高湿

7、度的环境中。搭设小拱棚,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保证空气湿度达90%以上。5.1.5快速繁殖中应注意的问题(1)遗传稳定性外植体的来源:不同种、同一种的不同品种以及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发生变异频率不同。继代培养:继代培养的时间和次数是造成变异重要因素。再生植株发生方式:茎芽直接增殖、外植体直接形成不定芽方式或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方式,变异率依次增强。植物生长物质:是诱导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2)玻璃化现象定义:当植物材料不断地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渍状,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玻璃化。特点:外观形态有明显异常;体内含水量、矿质元素、糖类、纤

8、维、蛋白质等基本成分含量有变化,一些酶活和内源激素含量有变化。影响玻璃化苗发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