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第十一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世界经济概论[第十一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ID:42942919

大小:66.5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24

世界经济概论[第十一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1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十一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2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十一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3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十一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4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十一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概论[第十一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一、战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1917年11月7日,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使俄国进入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纪元。然而,1918年上半年,国内外两股反革命势力联合起来,向俄国发起进攻。为此,苏维埃政权被迫停止刚刚开始的和平经济建设,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包扌: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对整个工业实行单一国家所有制;③建立高度集屮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④粮食和其他一切生活

2、必需品的贸易由国家垄断;⑤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评价:经济上国家垄断化、交易上实物化、分配上平均化、生活上供给化、政治上集权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应付战争的特殊产物,具冇战时经济管制的性质。这种以共产主义作旗帜的军事体制,从应付战争的角度来说,有效地集中、调动和使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对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2)新经济政策经过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和三年的口一卫战争,俄国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和削弱,整个国家而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列宁提出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基本内容包括:

3、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允许自由贸易,改变国家商业垄断制;③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④发展国家资木主义;⑤整顿国营经济,实行经济精算制和物质奖励原则;⑥加强计划管理,协调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评价: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政治经济危机下不得不采取的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是苏维埃国家“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探索出了一条在以小农为主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转入“战时经济”(1)国家工业化及其特点1926年,苏联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吋期。这个时期大体上经历了以F

4、三个阶段:1926年到1928年9月的工业化开始阶段;1928年10月开始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全面开展阶段;1933年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工业化阶段。经过12年的国家工业化发展,苏联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就总体而言,苏联的工业化貝有以卜•突出特点:①坚持高速度;②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③坚持高积累、低消费。(2)农业全盘集体化及其特点苏联在加速国家工业化的同时也在加速农业集体化。总体来看,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在农业屮基本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小农经济,形成了由集体农庄、农机站

5、和国营农场组成的公有制经济和大农业;②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③主耍农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④允许集体农庄庄员和职工在规定范围内经营个人家庭副业,作为公有经济的补充。评价: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政策是不成功的。它虽然建立了公有制的农业生产,但由于它建立在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的基础上,违背了农民自愿原则,强迫和暴力行为经常发生;由于它对农业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违背了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客观规律,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挫伤,使农业资源和农业机械力量遭到极人浪费和损害。(3)从建成“社会主义”到转入“战时经济”随着国家工业化

6、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完成,公有制经济成为整个国有经济的基础,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成为工业强国,工人、农民、知识分了Z间的阶级差别已大大缩小和□趋消失,消灭了剥削和剥削阶级。据此,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认为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但是,当时,德、意、H已经将经济转上军事化轨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在局部地区爆发,苏联已经意识到战争的危险,加强了战备,这打乱了苏联的前进步伐,使苏联传入战时经济。1.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1)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在工业化开始后,随着公有制经济统治地位的确立和五年计划的推行,苏联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

7、规章制度和决定,共同强调加强国家集中的计划管理,从而逐渐形成和加强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索和基本特点是:①严格的指令性的计划制度;②企业与国家是行政隶屈关系;③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和作用①高度集屮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有其主客观条件。其中,从客观条件来说,险恶的国际环境迫使苏联不能不加强屮央集权的体制,以便集小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每个时期最紧迫的任务,不能不以从政治和军事方面考虑加速发展具有军事意义的垂工业,不能不加强中央对整个经

8、济的控制和管理;从主观原因来说,苏联这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势不两立,而11认为商品经济也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②高度集屮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高度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