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

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

ID:40450076

大小:368.51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8-02

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_第1页
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_第2页
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_第3页
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_第4页
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世界经济概论经济与管理学院周金城Email:zjc198019@163.com学习提示学习目标:能够对俄罗斯转轨的特点、原因、后果及教训有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学习重点: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及其影响、激进转轨的原因、后果以及教训。俄罗斯作为激进转轨的典型,其严重后果对其他转轨国家具有深刻教训。推荐书目:1.奥勒·诺格德[著].孙友晋等[译].经济制度与民主改革.上海人出版社民,2007年版.2.[俄]雷日科夫[著],徐昌翰等[译].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3.沈志华.冷战时期苏联与

2、东欧的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黄立茀.苏联社会阶层与苏联剧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5.中国苏联东欧研究会.现代化之路(中国、俄罗斯、东欧国家改革比较).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6.[美]普沃斯基[著],包雅钧等[译].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西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十一章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与转轨第一节战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第二节战后到苏联解体前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第三节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第四节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转轨第

3、一节战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二、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到“战时经济”三、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1.实行工业国有化(1)背景。1917年11月7日,俄国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俄国进入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纪元。革命前的俄国,虽然工业已有相当基础并形成了垄断资本,但远远落后于美、英、法等国家,并且是个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2)工

4、业国有化。11月14日就颁布实施了《工人监督条例》,规定在工业、商业、银行、农业、运输业和合作社等有雇佣工人的企业成立工人监督机构,负责监督企业的生产购销和一些财务活动。从1917年底开始,政府陆续通过法令对银行、大工业企业、运输业、对外贸易实行了国有化,在1918年中,国家已将全部银行、运输业、对外贸易和3/4的工业资本掌握在政府手里。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1)背景。1918年上半年,国内外两股反革命势力联合起来,向俄国发起进攻。英、法、日、德、美等14个国家不宣而战,从四面八方将军队开进俄国,对俄国革命进行

5、武装干涉,很快占领了俄国3/4的国土。(2)主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对整个工业实行单一国家所有制;建立高度集中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粮食和其它一切生活必需品的贸易由国家垄断;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3)评价。经济上国家垄断化,交易上实物化,分配上平均化,生活上供给化,政治上集权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应付战争的特殊产物,具有战时经济管制的性质。这种以共产主义作旗帜的军事体制,从应付战争的角度来说,有效地集中、调动和使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对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3.实行“新经济政策”(1)背景。经过四年的帝

6、国主义战争和三年的自卫战争,苏联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和削弱。据苏联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20年大工业产值仅为1913年的14.1%,煤炭为30%,粮食产量为59%,交通运输也几乎瘫痪,粮食和日用品严重匮乏。农民暴动和工人罢工到处可见,军队也发生了喀琅施塔特水兵叛乱,整个国家面临着“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主要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整顿国营经济,实行经济精算制和物质奖励原则;加强计划管理,协调计划与市场的关系。(3)评价。新经济

7、政策是在国家政治经济危机下不得不采取的政策,是对“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是苏维埃国家“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探索出了一条在以小农为主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二、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到“战时经济”1.国家工业化及其特点(1)工业化过程。1926年到1928年9月的工业化开始阶段。1928年10月开始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全面开展阶段。1933年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工业化阶段。(2)工业化特点。坚持高速度;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坚持高积累、低消费。2.农业全盘集体化及

8、其特点(1)农业集体化特点。在农业中基本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小农经济,形成了由集体农庄、农机站和国营农场组成的公有制经济和大农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主要农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庄员和职工有权在规定范围内经营个人家庭副业,作为公有经济的补充。(2)评价。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政策是不成功的。它虽然建立了公有制的农业生产,但由于它建立在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