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36243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4
《课程与教学论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与教学论笔记一林德全1.以教学为屮心,为主线穿插。2•课程与教学并重。课程——教什么,教学——怎样教。3.课程、教学、学习学习:学什么,怎样学。个体的差异性,感觉通道。一.课程的概念课程的概念用的最广泛,定义的最差。课程最早由唐代的孔颖达提出,“教育”一词最早山二.对课程的理解1•科目说以知识为中心2•计划说强调安排性3.经验说4.预期说有目标孟子捉出。英国斯宾塞提出课程。问题:科忖自身不够充分,概念外延不周延问题:计划的内涵不周延,计划不等于实践,计划主题狭隘问题:经验的个别性与共识性,经验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预期不等于现实;容易忽
2、略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容易忽略非预期的学习结果;容易忽略不同个体的差界。5.教材说课程计划标准课木问题:以偏概全;只看到教材冇形的课程。林徳全老师支持经验说从经验说的角度下定义:课程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受教冇者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一定的选择和组织方式,建构的旨在使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和谐耳促的经验载体。课程:实践史、思想史、学科史课程分段:道性课程阶段:东方孔子教育思想六育,四书五经,西方苏格拉底产婆书,神性课程:国外基督教等知性课程:三、课程学科史1•孕育期2.实践期1918-1948,1918年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课程开始成为专门的学科。3
3、.发展期,1949年一至今,美国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原理》,被称为现代课程Z父,现代教育评价之父,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课程评价。多尔的“四R〃:丰富性、回归性、严密性、关联性。四.课程的研制:1•理想状态——现实状态过程说、活动说、设计说2.课程研制的特点:目的性:对课程本身的研究课堂是什么样?过程性:科学性:方法科学;过程科学;内容科学。创造性:表现在:牛成新课程;修订旧课程。历史性:表现为具有历史继承性和断裂性层次性:表现为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系统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衔接;研制人员和方法的系统性。五.课程研制的过程(环节
4、)1.确定课程目标(核心地位),是课程研制的起点和终点。目标特点:既有客观性乂有主观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灵活性和稳定性。功能:导向与激励;标准与调控。类型:普遍性目标{一■般性1=1标};行为1=1标(泰勒);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2•课程目标的來源※来口对学生的研究:学生现状(整体共性);学生个体;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研究:空间和时间。把握:民主与公平原则;共性与个性原则;适切与超越原则。※学科专家:⑴筛选哲学过滤器和心理学过滤器⑵重组课程口标要系统性、具体性、代表性、层次性、连贯性、2.选择课程内容知识特定事实法则(培
5、养目标;根据社会发展;个体发展;时代背景;区位特色;课程传统)3.组织课程内容的要求: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形成课程结构4.研制方法:主观方法;活动分析法;青少年需求中心法;经验法;实验法;生活情境中心法5.课程研制的模式:目标模式(波博特、泰勒、布鲁纳为代表);过程模式;实践折中模式;批判模式、文化模式(劳顿)学科课程: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和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的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出来的供学生共同学习各种形态。1.强调知识的学习,侧重间接经验。2.以学科方式开设优点:冇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优势;易
6、于组织教育和开展教学评价。缺点:容易导致重记忆轻理解;容易忽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学科之间的分段不利于学生进行横向联系。综合运用。3.学科综合化的形式:关联:不减少科目,儿乎没有融合;融合:减少科目种类,形成一门新课程;广域:融合多门学科,综合程度更高。4.活动课程比分科课程晚两千年,活动课程是19世纪杜威是活动课程的集大成者,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屮心课程,以学生牛活本身为课程内容,以学牛兴趣需要能力为出发点,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有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学习,収得直接经验、掌握实际牛活问题的知识、培养兴趣能力,发展个性的课程形态。优点:
7、有利于把书木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交往和组织能力,增强学生迁移适应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和个性。我国活动课程的缺点:主休性不够;对活动课程认识有偏差活动课程缺点:知识体系不完整不系统;不能高效率传授人类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种形式:研究性学习;社区学习、服务;信息技术学习;劳动性实践。小学以综合为主,初中以分科和综合为主;高屮以分科为主。5•课程管理主体分类国家课程:是教材实施型,标准参照型,国家不负责开发教材,只负责颁标准。地方课程:主要指省级教冇部门和国家授权的其他部门。作用:促进学生全而发展;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提高
8、地方文化水平。校本教材:※合理把握国家、地方、校木课程的关系。※突出地方课程特色,低成本,高收入※校本课程(确保国家、地方、冇效实施情况下,结合社区适应学生发展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