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35647
大小:4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4
《解读两种智力理论解读“多元”智力:多元智力理论与智力三元论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读两种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与智力三元论述评榨:本文回顾了关于智力本质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加徳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两种理论的特点、发展过程和背景以及对教育的启示。关键词:多元智力;智力三元论;成功智力;隐性知识一、引言近20年来,“多元”智力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是加徳纳(H.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和斯腾伯格(R.J.Sternberg)的智力三元论(TriarchicTheoryofHumanIntell
2、igence)[1Jo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著作《智力结构》(FramesofMind)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在美国冠名为“多元智力实验学校”或“加德纳学校”的已经有近百所,例如印第安纳州的科艺学校就是在多元智力理论的影响下,于1987年创办的一所全新的学校,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七种基本智力。可以说多元智力理论在1比界范围内的研究正方兴未艾。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1985年提出了著名的智力三元论,并于1996年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TheoryofSuccessfulIntelligence
3、),这是心理学界关于智力研究和定义的又一次新的尝试。在当前日益关注''创新”与''创造力”的形式下,心理学界已开始对创造力加以重新定位,有的也隐含地将之纳入智力理论的体系当中,但明确地将创造力作为一部分而纳入智力范畴的,斯腾伯格当属笫一人,这同当前中国教育界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宗旨正相符合⑵。同样是最具影响力的“多元”智力理论,却在教育界和心理界有着不同的“待遇”。多元智力理论自问世以来,虽然在心理学界一直颇受争议,却在教育领域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并且得到了广泛地运用,逐渐成为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运动的重要指导
4、思想之一。国内有的教育学专家认为多元智力理论是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3],另外还有很多人运用该理论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能力开发、教学模式的最优化设计等。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教学方法研究以及教育心理测验等的文献中多元智力理论被广泛引用,可以说掀起了一场教育思想的新革命。而在心理学界得到更多赞誉的智力三元论,却并没有在教育界产生更大的影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本文试图对这两种理论关于智力的本质和结构阐释以及发展过程和背景进行分析,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启迪。二、关于智力本质的探索心理学界对智力本质的研究,在2
5、0世纪,经历了三个取向(approach)变化:60年代前是“因素分析"(factoranalysis),60年代为"信息加工”(informationprocessing),80年代后又有人主张“智力的层面”(stnitionofintelligence)。不管哪种取向,都认为智力是一种多元的结构山。“因素说”是研究智力构成要素(或因素)的学说。早在19世纪末2()世纪初,桑代克(E.L.Thorndike)提出了特殊因素理论,认为智力由许多特殊能力构成,特别是他设想了智力由填句、算术推理、词和领会指示所组成。
6、斯皮尔曼(C.Spearman)于1904年提出了“二因素”说,认为智力由贯穿于所有智力活动中的普遍因素“G”和体现在某一特殊能力之中的特殊因素“S”所组成。凯勒(T.L.Kelly)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五因素(数、形、语言、记忆、推理),瑟斯顿(L.L.Thurstone)于2()世纪40年代提出了七因素(数字因子、词的流畅、词的理解、推理因素、记忆因素、空间知觉、知觉速度)。结构说作为因素说的一种新的形式和新的发展,它强调智力是一种结构,它是从结构的角度來分析智力的组成因素。艾森克(H.J.Eysenck)
7、于1953年首先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式。该模式包括三个维度:心理过程(知觉、记忆、推理),测验材料(语词、计数、空间)和能量(速度、质量)。在艾森克的基础上,吉尔福特(J.P.Guilford)于1959年提出了新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式,认为智力由“操作”(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辐合思维、评价)X“内容”(图形、符号、语义、行动)X“结果”(单元、种类、关系、系统、转换、含义)所构成的三维空间(120种因素)结构。他不断充实自己的三维空间结构,从120种因素,扩大为180种因素,即把“操作”中的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工作记
8、忆,把“内容”中的图形分为视觉和听觉,于是6X5X6为180种因素。弗农(P.E.Vernon)于1960年提出了智力层次结构理论。他从“言语与教育”及“操作与机械”两方面的因素逐步细分为四个层次。希来辛格(I.M.Schlesinger)和格特-S(L.Guttman)于1969年又提出了二维结构模型,他们认为,智力的第一维是言语、数和形(空间)的能力;笫二维是规则应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