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33744
大小:184.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9-25
《第四编 明清时期史(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编明清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第十七章史论、史考著作举要第一节《日知录》第二节《读通鉴论》第三节《文史通义》第四节《十七史商榷》第五节《廿二史考异》第六节《廿二史札记》第一节《日知录》一、作者及成书二、内容三、顾炎武的学术思想一、作者及成书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日知录》一书是顾炎武一生精力之所萃,其所以取名《日知录》,他在《日知录·目录》前面自己解释云:“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二、《日知录》的内容《日
2、知录》共32卷,所记共1020条,每条一个标题,条目的编次先后,是以类相从,根据内容编定。该书分经术、治道、博闻三大部分,以匡时救国为宗旨,详考历代得失之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归纳云:“大抵前七卷皆论经义,八卷至十二卷皆论政事,十三卷论世风,十四卷、十五卷论礼制,十六卷、十七卷皆论科举,十八卷至二十一卷皆论艺文,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杂论名义,二十五卷论古事真妄,二十六卷论史法,二十七卷论注书,二十八卷论杂事,二十九卷论及外国事,三十卷论天象术数,三十一卷论地理,三十二卷为杂考证。”三、顾炎武的学术思想第一,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性的学风“明季士大夫
3、,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第二,旁征博引,考镜源流,倡导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考据。1、探讨事物源流,研究事物发展。2、广收证据,既要有本证,又要有旁证。3、重视原始资料。4、重视对史料的鉴别。第三,在历史编纂学方面,顾炎武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见解。1、对于《史记》的评论。2、表、志在史书中的重要作用。第三节《文史通义》一、作者简介二、章学诚的史学理论第二节《读通鉴论》介绍一、作者简介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定居衡阳湘水西岸石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
4、生。明崇祯十五年(1642),中湖广举人。次年,张献忠起义军攻克衡州(今衡阳市),聘请王夫之兄弟加人大西军,王夫之拒绝农民军的召请。崇祯十七年,王夫之赴京会试,途中知李白成大顺军攻克北京,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王夫之注意形势的变化。清顺治三年(1646),曾上书抗清巡抚、司马监军章旷,请他调和抗清内部矛盾“以防溃变”,但章旷不予重视。王夫之撰写《春秋家说》、《莲峰志》。顺治五年冬,王夫之去肇庆,投奔桂王抗清。由于永历政权内部争权夺利,排斥异己,王夫之又去桂林,投奔抗清将领瞿式耜。顺治七年(1650),桂林失守,瞿式耜被俘牺牲。王夫之见抗清失败,于顺治九
5、年,开始了“屏迹幽居”的生活。他改名换姓,变易服装,隐居称徭人,后定居在衡阳石船山下,筑“湘西草堂”,著书立说。二、《读通鉴论》内容《读通鉴论》三十卷,包括秦史一卷,两汉史八卷、三国史一卷、两晋史四卷、南北朝史四卷,隋史一卷、唐史八卷、五代史三卷。每卷根据《资治通鉴》所列帝王系统分为若干篇,每篇选择这个历史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论。卷末附《叙论》四篇,说明他写作意图和主导思想。《宋论》十五卷,则是一部专门评论宋代史实的著作。全书着重对宋代的种种社会矛盾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评述。二、王夫之史学思想1、“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2、封建正统论3、历史进化
6、论一、作者简介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人。26岁肄业国子监,28岁从朱筠学,41岁考中进士,一直没有做官,全靠替人修史、做幕客或主讲书院维持生活。曾应聘主修《和州志》、《永清县志》、《亳州志》,主修《湖北府志》。二、章学诚的史学理论(一)“六经皆史”说。(二)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纲纪天人,推明大道,所以通古今之变,而成一家之言。”(三)总结中国史学体例的发展,认为封建旧史学的体例必须改革,制定了一套改革的原则。(四)讨论了良史所应具备的条件。史德论(五)对方志学的卓越见解。《十七史商榷》介绍一、作者简介王鸣盛(1722—1797),
7、字风喈,又字礼堂,号西庄,晚年又号西沚居士。清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他幼年时代受到严格的封建文化教育。乾隆九年(1743),从苏州紫阳书院肄业,十二年参加乡试中举,十九年(1754)举进土,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他的殿试卷保留下来。乾隆二十三年(1758)升为侍讲学土。次年,任福建乡试正考官,又调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返京后因赴福建途中买妾,被认为有伤风化,遭到弹劾,降为光禄寺卿。乾隆二十八年(1763),因母丧还乡。除丧后,又以父老多病,不再任官。从此定居苏州,专事学术研究。二、《廿二史商榷》的内容《十七史商榷》考订《史记》、《汉书》,以至《新
8、五代史》的17部正史,加上《旧唐书》《旧五代史》,实为19部正史,因宋人习惯称为十七史,故仍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