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ID:4292949

大小:36.5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30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_第1页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_第2页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_第3页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_第4页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吴根平22100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措施,但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继续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仍趋于强化。2012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明确地提出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是逐步完善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加快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契合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对城乡

2、一体化概念内涵做了明确的界定,即“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城乡之间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等日益融合动态发展过程。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性障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落后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主要是指城乡有别的治理体制,包括

3、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城乡分割的市场体系,城乡有别的投入机制和城乡不同的资源配制度等,导致城乡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城乡居民权利与发展机会不平等,等等。我国目前总体上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制约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城乡二元结构分立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已经越来越显得迫切和必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的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其实这种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根源还在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严重短缺,表现为城乡之间的基本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险、文化与基础设施、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

4、等方面,也带来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继续加大,这种贫富极化最终又会加距城乡之间的矛盾。*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课题“失地农民民生保障研究”(编号:12SYC-026)的阶段性成果。·12·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有利于破解农村“三农”发展难题城市化过程中被“忽视”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最大的短板,此前在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第一次“改革红利”后,吃饭问题解决了。但此后农村的发展停滞不前,导致劳动力大迁徙、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等问题。对此,十八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

5、问题。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关键是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现在中国已经过了宣扬“政府用10%的支出养活了四分之三人口”的阶段,农村发展到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释放积压劳动力的阶段。现阶段我国政府政策选择只能是面向广大农村与农民的城镇化,让农民成为新的市场主力。充分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着力提升乡镇的功能和品质,推动农民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让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生活。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城镇化被当作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而非结果,其弊端就在于只注重城市硬件建设,

6、而轻公共服务及制度等软件建设,使得农民无法转化为市民,导致人的城镇化严重滞后,这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的制度安排,严重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致使中国城市化效率低下。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城乡发展一体化相对于城镇化是层次更高、更具全局部署的,而城镇化发展要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和一体化,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更全面、更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将是一种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传统城镇化发展主要靠重工业单边发展来推进城镇化,而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大特征就是要破除二元不平

7、等的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鲜明方向。目前,来自农村内部的潜力可以进一步挖掘,但空间不大,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更需要借助外力的推动和拉动,这种推动主要体现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拉动。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解决农民问题最终要靠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推动和拉动作用主要有:一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奠定了稳固的前提。三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四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支持

8、。农村发展要更加注重外部力量的推动和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