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者的素质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统治者的素质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ID:42923992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统治者的素质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_第1页
统治者的素质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_第2页
统治者的素质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_第3页
资源描述:

《统治者的素质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统治者的素质统治者,泛指在某一政权行使最高统治权的个人或群体,也包括有实无名的权臣、掌权者如曹操等人。中华社稷千秋,祖宗百世,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下共有超过400名统治者,而为后人所称道的统治者却只有汉文帝景帝、唐太宗、清圣祖等区区几人。这不得不引人深思,作为统治者应该具有何种素质,同时也反躬自省,以史为鉴,自己应该如何培养自身的领导才能。笔者姑且以中国诸子百家为据试论此题,简要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在先秦道家那里,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保留着古人关于统治者素质的政治思想主张——太上,不知有之;

2、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理想中的统治者应该具有诚信正直的素质,身为统治者却悠闲自在很少发号施令,甚至要求政治权力丝毫不得强加于人民身上,即政府只是服从于人民的工具而已,人民和政府相安无事,各自过着安闲自适的生活。当然,这只是老子的主观愿望,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政治幻想。对儒家而言,针对统治者素质的政治思想主张可以一言以蔽之——内圣外王。“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但并非儒家首创,最早出现于《庄

3、子•天下篇》。也可以说,“内圣外王”之道是儒道法三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内圣”是作者的人格理想,就是修身养德,要求统治者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按照孔子的言论,要做到“仁”与“礼”,达到内圣,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外王”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即齐家、治国、平天下。它表现为:“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在孔子思想中,政治和道德教化是不分的。子曰:“道

4、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以下层百姓为对象,以礼乐为主要工具,辅以刑政,试图达到“名人伦”的目的,来稳定民心,稳固统治。道德与政治的统一,也就是由“内圣”到“外王”。这里,“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础,“外王”是“内圣”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也就是说,要成为优秀的统治者,就必须“修身”,这样自然能'治人”,而“治人”必先修己”。而在韩非子这位法家集大成者来说,统治者首先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同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不期修古,不

5、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统治者要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则“必为新圣笑矣”(《韩非子•五蠹》);其次,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君主要集中掌握“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

6、学》);最后,韩非子还认为统治者要厉行改革,具有“法治”思想,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还强调,君主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古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把任用贤能之士看做治国之首务,为政之根本,特别强调统治者要“知人善任”。如墨子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唐太宗讲“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贞观政要》),司马光说

7、:“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资治通鉴》)。明太祖朱元璋将这一思想发展得更为具体,他说:“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才。”他把“治天下”比作“构大厦”,盖大楼是百年大计,靠的是一批有精湛技艺的工匠;“治天下”更是长远大计,靠的是一大批善于治国的人才。司马光对汉高祖刘邦的评价是“奋布衣提三尺剑,八年而成帝业……惟其知人善任使而已”。司马光认真总结了历代王朝兴亡更替的经验教训,发现无一不与当朝者用人政策相关,因而得出:“兴亡在知人”的结论。一、在选人标准上,古人强调德才兼备。管仲提出,君主选

8、用人才一定要审查三个问题“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管子•立正》)O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让品德高尚的人处低位,就是人才浪费,让品德低下的人处于高位,更是一种错误;无功者受禄,有功者就得不到激励:无才之辈身居高位,有才能者就会被埋没。一个人的品德与职务不相称,或其能力与职务不适应,都会带来严重后果;只有德才兼备者,才是惟一正确的选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德与才之间并非并列的关系。司马光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