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21762
大小:61.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24
《史鉴篇讲座--关于《道德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道德经》任继愈从屮国哲学史上来说,影响屮华民族文化的两个最有名的学派,一个是老了的《道徳经》所代表的道家,一个是孔子的《论语》所代表的儒家。这两个系统是先秦文化的主流,后来演变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先秦诸子号称百家,其实主要就是孔、老两家。后來孟子作为孔子的辅助学派,庄子作为老子的辅助学派,孔孟老庄四家归根到底还是两家。现在我就只讲老子的《道徳经》。一、尊道“道”字产生较早,可是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提出是从老了开始的。最早的“道”字,是走路的意思,就是道路,字形就是划了一条街道,中间冇一个人,人在走路,而且绘早也是动词,行动走路。后來老子开始対“道”赋予一种新内涵,
2、意义就丰富多了。老了以后,的意义丰富多了,在屮国哲学史上呈现出一个固定的范畴,还有“仁”“义”“礼”等都是中国哲学史重要的范畴。老了提出“道”,是一大发现。老子的“道”包括很多意思,比如“混沌不分”,最早“一”也叫做;,白然不是现在白然界的白然,“道”“道本自然”道本來是这个样子,就是自己那个样了,也叫做“道是构成万物的一个最原始的材料,所以老子叫“朴”,就是还没有雕琢成器的一个器物,也是指的“道”;有不同的看得见的东西,所以“道”叫作“无形无象,,,O“道”离不开普通事物和普遍的规律,所以老子开始用的时候,觉得很困难,因为过去没冇人这么用过,没冇这么丰富的内容,所以
3、冇时叫“无名”,没冇给它一个名称。勉强叫。所以《道德经》开始讲,没有一个名称,“道”“道”的意思从老子开始丰富多了。“无名”、、,“无形”“无状之状”没有形状的一种状,,“朴”“无象”又是、,“无物之象”没有对象的一种“象”。关于“道”是精神性述是物质性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长期的争论,现在回头看这个争论是多余的,因为人类那时还没有唯物、唯心,没有像后來恩格斯那么清楚。勉强说是心或是物,就替老子说他本來没说过的话,老子没有这么想。所以我们理解老了,理解古时候,可以做岀我们的解禅,但是倒退回去说老了在25000年前已经说了“道”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的,这是替老了做结论
4、,不科学,是不对的。二、贵无老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贵无”“贵无”“无”这个的提出是老子O概念提出,“无”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关于这个问题,因为过去人讲得不多,我想在这个地方借这个机会多说儿句。人类认识外界的过程总是由外向内,由具体到抽象。近半个卅纪以来,儿童心理学有很大的发展,研究儿童认识外界的过程及其发展轨迹,经过观察、实验、比较,得出的结果人致町靠,比较接近儿童思维成长的实际状况。由此推论一个民族是不是也要经过一个幼年期、儿童期到发展成熟?一个民族也要冇一个像儿童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儿童认识外部世界,总是先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山近及远。先认识母亲及其家人
5、,扩人到身外周围的食物、玩具,再扩大到鸟兽、草木、鱼虫等1=1力所及的范围。如高山、大河、天空、气彖、风雷等外界,虽在视听范围Z內,并不能引起足够的认识,日月星辰先被认识,日月星辰附着在更人的“太空”中,则较迟才会引起注意。随着人类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逐渐从“冇”认识到“冇”的对立面——“没有”,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可能,“没有”“没冇”原始人打猎捕鱼,“有”也可能,两者出现的频率都很高。关于的认识就比佼麻烦。民族也有一个过程,“有”认识是先认识,“无”“无”最早是“亡”人死亡就没有了,就,念W,后来变成。死亡的字,“亡”“无”都U“無”湖北荆门发现的楚
6、墓竹简《老子》,早期竹简“无”字都写作“亡”,后期竹简的“无”字是很复杂的“無”字。为什么后期竹简里的不用“亡”字而用“无”呢?这就有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后來的“无”除了没有以外,还有其他的意思。比如说“无偏无党”中的“无”就是不要的意思。不愿意也叫做“无”。表示禁止的-个词也叫“无”。草木从生,繁蕪、蕪杂,就是乱、多,也叫“无”。后来才写为“蕪”。《老子》廿中这个“無”已知从完全没冇的“無”,发展到繁多的“無”,竹简中有省去“無”的上部和下部,只保存中间的“冊”,这是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所以,老子“无”的概念有“有”所不具备的一种实际“存在”,它并不是一个“零O“无
7、”不是空无一物,它具有“有”的对立面的品格,老子称之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就是没有形状的一种形状。听之不可闻,,摸也“视Z不可见,搏Z不可得”听也听不见,摸不着,抓也抓不到,可它具冇规律性,又称为“道”。道也是无的一种品格。无也是道,道也是无。所以老子的'‘无”不是停留在描述性的“没有”的阶段,“无”并不是存在于消极面的,而有它实际多样性肯定的涵义,有可以预测的后果。在日常生活中、政治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它。“无”的发现,为人类认识史开了新层面。这个贡献非同小可、非同寻常。从哲学讲老子,首先在中国20000多年以前就发现“无”的这个用法,超过描述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