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1.1 认识三角形 教案 (1)

认识三角形1.1 认识三角形 教案 (1)

ID:42917334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2

认识三角形1.1 认识三角形 教案 (1)_第1页
认识三角形1.1 认识三角形 教案 (1)_第2页
认识三角形1.1 认识三角形 教案 (1)_第3页
认识三角形1.1 认识三角形 教案 (1)_第4页
认识三角形1.1 认识三角形 教案 (1)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识三角形1.1 认识三角形 教案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辽宁省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田树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鲜的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掌握了线段、角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多数同学对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解决问题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教

2、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总结。教学过程【准备知识】1、如图1,从A点到达B点,最短的路线是,依据是.图1162、图2中有个三角形。图2分析:准备知识第1题主要回忆上学期所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两点之间所有的连线

3、中,线段最短”为本节课,“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做准备;第2题简单回忆三角形的形状,根据数线段的个数来确定三角形的个数,为本节课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要素做准备。【自学提示】1、看教材P135内容,回答书中三个问题,总结三角形的概念和三角形的基本要素。三角形的概念:由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内角和顶点.三角形的符号表示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读作,三边分别是.通常当△ABC的三边用a,b,c表示时,∠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B所对的边用b表示,∠C所对的边用c表示.分析:先看教材的房屋框架,同桌之间互

4、相交流自己找到了几个三角形,并指出它们,根据书中以及小学所了解的三角形的概念,先自己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并能自己去发现定义中应重点注意几点,主要总结出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首尾顺次相接;在接下来引出三角形的符号表示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房屋框架做引导,可以提问几个同学,让他们说出自己找到的三角形,并让他们告诉在远处的教师,这时学生就会手足无措,会比划着说这个、那个,此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像书中房屋框架图这样没有任何字母的三角形中,对于近处的同桌你可以用手指出告诉同桌是哪些三角形,但是你怎样把它们传达给老师,而且能让老师很明确的知道你说的具体是哪些三角形吗

5、?”这样问可以引起同学们地兴趣,他们就会顺着这样的兴趣来想到要用符号来表示三角形。这样,只要把三角形的符号表示会了,那样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三条边继而就被引出,学生也会很容易的掌握了。习题:如图3。图316(1)共有个三角形,分别是。(2)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3)∠C分别为△AEC,△ADC,△ABC中、、边的对角。(4)∠B是、、的内角,△AED是、的内角。分析:自学提示1之后马上跟着一道习题,目的是让同学们在理解掌握概念的同时,学会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掌握与理解。2、看书P136“议一议”,说明理由,总结:三角形之和第三边。分析:通过房屋框架图的彩灯

6、的电线来引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第二种思路学生可能想不到,这时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同桌、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完成书P136做一做,总结:三角形之差第三边。分析:这一部分主要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发现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通过操作以及计算可以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通过让他们自己探讨交流,可以让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自学P136例1,体会以上两个结论。分析:对于例1,课前让学生任意准备几根小木棒,并测量出它们的长度,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在满足什么

7、样条件下的三根木棒可以组成三角形,以及放手让学生掌握“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在这里,很多同学可能想不到要把这两个结论连在一起写,这样可以引出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习题: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实际摆一摆,验证你的结论.(1)3cm,4cm,5cm;(2)8cm,7cm,15cm;(3)13cm,12cm,20cm;(4)5cm,5cm,11cm。分析:习题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自学提示所学的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加深印象。【必做题】P137知识技能1;P137数学理解1。分析:主要目的是让大部分同

8、学都能对本节课的知识做一个整体的掌握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