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专家解读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ID:42896316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专家解读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_第1页
专家解读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_第2页
专家解读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_第3页
资源描述:

《专家解读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家解读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医脉通综合 2013-08-30 分享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组织编写的《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简称《指南》)已于201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指南编写组成员同济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主任吴文源、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张明园教授撰文解读了该指南。摘编如下:流行病学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浙、鲁、青、甘4省的汇总数据显示,成年居民焦虑障碍的月患病率达5.6%。据此推算,我国有超过6000万人患有本组疾病,如果加上未成年患者,数字更高。上述估计和近年国际报道相仿。一般认为,焦虑障碍是一组应激相关性疾病,而我国现阶

2、段正处在应激水平较高的社会-经济转型期,可以预期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还有可能攀升。诊治现状对于这样一组常见精神疾病,普通居民甚至医学界对之关注不足、知之不多。在社区中检出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居民,只有约6%曾到医院就诊。即使到医院就诊者,半数以上就诊的是非精神科。这些非精神科就诊者中,患有焦虑障碍者约80%未接受任何针对性处理。总之,焦虑障碍的治疗率很低,合适治疗率更低。即使在精神科,对焦虑障碍诊疗和防治知识的熟悉和掌握情况也不太理想。在精神科门诊中,多数患者被笼统诊断为“焦虑症”或“焦虑状态”,并未作进一步的专病诊断。指南基本框架焦虑障碍涵盖一组精神疾病,它们的防治既有共性

3、,又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将指南分概论和专病两部分,前者阐述本组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重点在共性部分;后者则选择了3种疾病: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GAD)、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PD)和社交焦虑障碍(socialanxietydisorder,SAD)。焦虑的诊断和评估(1)识别和区分“正常”焦虑、焦虑症状和焦虑障碍焦虑是应激状态下正常情感反应,属于人体的防御性心理、生理反应,多数不需医学处理。持久和严重的焦虑,则属于病理性焦虑,即焦虑症状或焦虑症状群,需要加以关注,有时需要医学帮助。而

4、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属于疾病范畴的焦虑障碍,不但症状重、时间长,而且造成患者痛苦和失能,应该诊治。(2)作出专病诊断专病诊断有助于适当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但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止步于“焦虑状态”或“焦虑症”这一诊断等级,未作进一步的专病诊断,如GAD、PD、SAD等。这反映了临床医师对于本组疾病了解不够深,或者是诊断得过于粗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临床情况和诊断准确不相适应,例如GAD病程标准要求6个月。事实上,只要在临床实践中做仔细一点,相当比例的患者是可以作出专病诊断的。例如,较详细询问既往史,有可能发现患者以往有过6个月以上的GAD史;或经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的未

5、缓解病程已经超过6个月,此时专病诊断可以成立。(3)重视鉴别诊断焦虑症状是非特异性症状,可见于许多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不能因为夺目的焦虑表现而忽视了基本疾病。有许多躯体疾病或药物,可能导致焦虑症状的发生。特别是类似PD或GAD症状,这一点特别重要。(4)共病问题有关共病的报道愈来愈多,如某种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焦虑障碍(如惊恐障碍和场所恐惧症)、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如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和酒依赖),或焦虑障碍和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共病。学术界对共病的概念和机制有许多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多数的共病需要关注和处理,而且其处理方案应与共病的特

6、点相适应。(5)重视评估新版的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的《抑郁障碍治疗指南》更加强调评估的重要性。在10条推荐纲要中,有5条属于评估范畴:首诊时的完整精神科评估、安全性评估(如对自杀的评估)、生活质量和功能损害评估、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评估,以及治疗中评估的综合分析。以上推荐同样适用于焦虑障碍。《指南》中介绍了一些更具专病针对性的症状量表,如用于SAD的Liebowitz社会焦虑量表(LSAS)和用于PD的惊恐障碍严重度量表(PDSS)等。量表有助于医生设计量体裁衣的治疗方案,更好地帮助患者。焦虑症的治疗(1)治疗原则综合:焦虑障碍的发生、发展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的结果,它

7、的防治必须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治疗原则。多数焦虑障碍呈慢性发作性病程,治疗的目标并非仅为了控制急性症状,还必须进行巩固治疗,以防止和减少复发,还需要进行包括康复在内的维持治疗,促进功能恢复。全程:全病程治疗是治疗的另一原则。在强调规范化治疗的同时,也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治疗方案、采取以人为本的治疗原则。特别是对于儿童青少年,处于妊娠期、围生期或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治疗更需因人而异。(2)药物选择在治疗的药物选择上,推荐使用新型抗抑郁药。许多新型抗抑郁药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取得了权威机构批准的专病适应证。嗣后又进行了大量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