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教学案例

水调歌头 教学案例

ID:42885072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2

水调歌头 教学案例_第1页
水调歌头 教学案例_第2页
水调歌头 教学案例_第3页
水调歌头 教学案例_第4页
水调歌头 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 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重点是“诗歌的凝练语言”。从单元的设置目标来看,旨在让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及其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来提高他们读写的水平。因此,落实这一目标是学习这篇词的导学任务之一。教学中根据这一目标,把教学重点置于读、品之间,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去品味语言和词意。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从诗词的品读中去体会语言,感悟意境。二.学情分析教学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平时阅读的习惯不佳,阅读的数量,语言、知识的积累都比较缺乏。学生中绝大部分平时都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对

2、于诗词等文学类的阅读就更加少的可怜。此外,基于十多岁的初中生来说,平时生活积累、人生体验也较贫乏。而对于古词这种对语言感悟,对人生体验要求较高的文体来说,学生的阅读品味更是一个难点。三.设计理念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准备以诵读感悟作为总的学习方法,以讨论探究为深化理解的手段,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分钟)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以及“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情感。能力目标:1、反复朗诵,

3、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2、通过联想和想象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品味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意味,理解苏轼旷达心胸教学难点:感悟诗词创设的完美意境,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六.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语文式教学法七.教学进程:(一)、情景导入(课前播放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艺中的几多奇葩

4、。说起唐诗,我们会提到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王维等,谈到宋词,我们不得不提到苏轼,因为他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这是一篇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词,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清胡仔评此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美在何处,为何会成为经典。(2分钟左右)(有人说,中国人

5、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同学们能抖出多少句“月”的诗歌?)(二)、了解作者,熟悉背景1、学生预习汇报,教师补充(1分钟)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精通。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善用夸张比喻,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著有《东坡乐府》。苏轼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一生常被贬谪异乡。2、标题和序言(2分钟)(1)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源自

6、古代乐曲的名称。),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和平仄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2)解读小序在预习的过程中,认真的同学会注意到在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的下面有这样一行小字,这行小字是什么?生:小序。它的作用是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和缘由。从哪里看出交代了时间(丙辰中秋)在这首词中具体指的时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意味着什么?(团圆)此文写作目的:第一、怀子由。子由是他的弟弟,苏轼兄弟情谊深厚,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文章一个兼字表明此目的是次要的,还有更为重要的目的;第

7、二、丙辰中秋,即熙宁九年,公元1076,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政治上极其失意。写此词时,苏轼41岁,他除政治不得意外,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此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分厂怀念弟弟,苏轼赋词怀之。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的词句既表现了他的旷达情怀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祝愿,因此流传千古(三),感知课文1、字词检测宫阙(què )  琼楼玉宇(qióng yŭ )  朱阁(gé)绮户(qǐ )婵娟(chánjuān  )不胜寒(shēng )2、读:怎样通过你的读,

8、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力求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a.学生朗读b.名家范读:教师视具体情况正音及划分节奏。c.学生再朗读,学生齐读,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尽量读出词的韵味3、课件展示:把酒问青天:端着又恐琼楼玉宇:担心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低绮户:雕花的窗户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四)、分析课文:讨论疏通这首词的大意。5分钟后检测各小组对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