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82907
大小:8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2
《教学设计:23.1 图形的旋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1)》的教学设计龙岩一中分校邓秀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概念,类比理解旋转的概念;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性质,类比理解旋转的性质并会简单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平移、轴对称的概念与性质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旋转的概念与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3.情感与态度: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把平移、轴对称、旋转三方面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整体认识,发现联系,关注联系,使学习更系统;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旋转是以前学习的平移、轴对称后的又一种全等变换.通过旋转的学习,学生将更加系统地认识图形变换的研究过程,对图形变换的思想体会得更加深入.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课时,其中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既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全章的核心.此外,由于圆具有旋转对称性,因此旋转的学习也是后继学习圆的重要基础.旋转的性质是画旋转后图形的依据.由于旋转和平移、轴对称一样,都是全等变换的一种,因此它们不仅在性质的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在性质的探究视角方面也有不少相似之处.因此可以通
3、过类比平移、轴对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旋转,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一步体会类比的研究方法以及图形运动中的变与不变.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类比平移、轴对称,理解旋转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对旋转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能清晰而准确地把握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尽管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分别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并对研究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仍然不容易认识到图形的旋转归根结底是图形上的每一个点绕旋转中心的旋转,还无法自主探索旋转的概念与基本性质,这需要在教师的启发下才能实现
4、认识上和方法上的突破.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索旋转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学会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对旋转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能清晰而准确地把握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尽管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分别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并对研究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仍然不容易认识到图形的旋转归根结底是图形上的每一个点绕旋转中心的旋转,还无法自主探索旋转的概念与基本性质,这需要在教师的启发下才能实现认识上和方法上的突破.另外,本节录像课是借班上课,
5、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无法深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采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熟悉,教学活动中师生都要有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有更多的预设,才能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法分析】本节课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将平移、轴对称和旋转三方面内容整合在一起,通过类比平移、轴对称的概念与性质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旋转的概念与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信息资源,设计辅助学生学习的阶梯,突出自主性、合作性
6、、探究性等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通过设置一些有效的数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索、操作等得出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在图形的运动变化中体会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借助直观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及性质;教学过程要充满探索、操作、发现、创造的乐趣,充分体现“做数学”的理念,引发数学思考,感悟数学本质.因此,教学中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
7、生活的联系,认识研究图形旋转的价值.]课件展示平移、轴对称、旋转三种变换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平移与轴对称的相关知识.二、自主学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导学案回顾平移、轴对称的概念与性质:小组交流导学案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总结“平移、轴对称的概念与性质”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类比平移和轴对称去研究旋转,向学生渗透类比是发现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途径,同时渗透获得定义的一种思想方法——从具体实例中归纳概括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一)平移的概念与性质1.将一个图形
8、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2.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平移的.3.平移的性质:(1)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2)连接两组对应点的线段.图14.如图1,平移△ABC得到,使点C移动到点C′,则:(1)△ABC与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2)∠BCA=,∠BAC=,∠CBA=.(3)线段AB与A′B′,BC与B′C′,AC与A′C′有什么关系?.(4)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