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的翻译

浅谈《诗经》的翻译

ID:42870520

大小:2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2

浅谈《诗经》的翻译_第1页
浅谈《诗经》的翻译_第2页
浅谈《诗经》的翻译_第3页
浅谈《诗经》的翻译_第4页
浅谈《诗经》的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诗经》的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诗经》的翻译摘要:以“信、达、雅”为标准来翻译《诗经》,一直是文学研究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木文结合《诗经》翻译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实现“信、达、雅”的困难以及产生困难的原因,并以藏诗的翻译状况为启示,进行了以自由体形式来译《诗经》的尝试。关键词:诗经;信;达;雅;自由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山于年代久远,经历了无数次语言的变迁,《诗经》中使用的词汇和语法已和现代汉语有了很大差别。作为《诗经》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我们希望弄清每一个字的读音和释义,探寻每一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并用尽可能真实优雅的语言将其转述给现代的读者。揭开远古的

2、面纱,当《诗经》能被更多人读懂时,它将拥有更多的读者,也将得到更好地传承,这就是我们翻译《诗经》的意义。遗憾的是,目前通行的《诗经》译本总是或多或少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诗经》的翻译述需要更多人的努力,以更加优美的姿态来诠释风雅精神。一、求“信”一一最初的艰辛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里这样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己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从此,信、达、雅就成了文学作品翻译的普遍准则。在这三字箴言中,“信”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简言之,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即为信。看似简单,却被翻译大家严复视为难事。事实证明,所谓“求其信已大难

3、”绝非言重。虽然在众多语言文字学家的努力下,我们已能够基本了解古汉语的面貌,但就《诗经》的翻译而言,历代学者在很多细节上都存在着争议。求“信”之难,首先在于字词的理解。一个宁的解释不同往往会造成整句话含义的迥别,甚至全篇情感基调的变化。如《周南?葛覃》中“薄?我私,薄?我衣”的“薄”字,高亨先生认为“薄”与“忙”同意,可译为“急急忙忙”。但还冇很多译本将“薄”字视为语气助词,翻译时不将其译出。结合前句“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字译为“急忙”时,全句节奏加快,有迫不及待准备回家的喜悦Z感。若视为发语词不译,则体现不出这种情感。另外,在《诗经》的翻译中,对故事背景的掌握

4、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是极英重要的,《周南?麟之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往的译本一般认为此诗是对贵族公了和麒麟的赞美,但高亨认为这首诗实际上是孔子所作的《获麟歌》,是一首麒麟的悲歌。高亨指出:“诗三章,其首句描写麒麟,次句描写贵族,末句慨叹不幸的麒麟。意在以贵族打死麒麟比喻统治者迫害贤人(包括孔子自己)。”在该首诗的附录里还举例说明《诗经》中的“于嗟”都是表达悲伤怨恨的感叹词,进一步证明了《麟之趾》是一首表达悲叹之情的歌咏。本文认为高亨先牛的观点冇•泄道理,但也难以就此定论。《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会存在类似理解上的分歧,求“信”之难山此可见矣。二、“达”与“雅”一一渐入佳

5、境的升华在“信”的基础上,严复又提出了“达”与“雅”的要求。简单来说,文辞畅达、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谓“达”,有文采谓“雅”。“达”与“雅”的联系非常密切,从文辞畅达的角度讲,“达”已是基本层次的“雅”,“雅”则更加强调译文的文学性。而《诗经》的翻译,尤其是《国风》部分,本为各地民间曲调,很多歌词木就是十分古朴、口语化的。这样的篇章在翻译过程中,对照“雅”的标准,就会产生很多矛盾:到底是应该遵循诗歌本來的面貌,以朴素流畅的形式表达出來,还是一定要追求文采的标准。如果说“文采”谓之“雅”,那么“文采”又该如何界定呢?华丽是一种文采,但谁又能说古淡自然不是一种文采呢?所以又有

6、人将“雅”解释为文学性,这就不局限于辞藻的修饰了。文学作品本来就存在着多种风格,俗有俗的浑然天成,雅有雅的精妙可喜,淡泊致远是一种境界,华美绚丽也是一种格调。以“文学性”释“雅”,尊重作品本來的形态,不失为一种均衡的选择。但是,无论怎样诠释“达”与“雅”,在实际的翻译中还是会感到力不从心。目前《诗经》的译文基本上都是五言或七言的形式,注重通篇格式的整齐,也因此在情感和意蕴的表达上受到很多限制。传统观点对于五、七言诗的要求Z—是押韵,虽然译文不需要遵守严格的声律标准,但尾音仍以押韵为佳,这就对上下句译文尾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在短短的五到七个字中,既要完整的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7、,又要考虑到选词的恰当和雅洁,还要照顾尾字的合韵,可以说比较怵1难。《诗经》屮的作品以四言为主,所用的语法和字词的意义都是十分古老的,而中国古代汉语的魅力就在于词约义丰,以简短的文字传达出无尽的韵味。因创作年代的久远而形成的历史感和神秘感,加之遣词用字的精妙以及配乐演唱所成就的古朴韵律,使人视之在目,读之在口,感之在心,都有一种古风盎然的情怀。但是一旦用现代汉语表达出來,尤其在字数和音律的限制下,很难再现那种诗性之美。如《召南?草虫》中的名句“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意境忧伤凄婉,用字音韵和谐。翻译成现代汉语,七言如“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