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民增收影响因素、问题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民增收影响因素、问题和对策摘要:以宁安市21世纪的十年为研究区间,从资源条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角度深入系统地分析影响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以及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问题。提出持续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和农民的市场地位、发展地方优质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民增收;影响因素;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044-05引言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全
2、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发生很大变化,农民收入逐步增加,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如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1〜3],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宁安市为例,分析研究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宁安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南与吉林省接壤,北与牡丹江市相连,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低山丘陵区,地貌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总面积7924平方公里。辖7镇5乡共240个行政村,2010年总人口43.6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4.68万,农业人口29.
3、01万,占总人口66.4%。交通发达,国道201高速公路和牡图铁路纵贯境内,距牡丹江海浪民航机场只有19公里。贸易渠道通畅,距绥芬河口岸150公里,有国道301高速公路和绥满铁路相通。宁安历史悠久,唐代称渤海王国,明代称宁古塔路,清代(1903年)设宁安府,民间文化体具有汉族、朝鲜族等民族的特点。一、农民收入现状分析2010年宁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5元,是2000年的3.5倍,年均增长13.33%,达到较髙水平,同比宁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高于黑龙江省和全国平均水平61.09%和69.03%0该市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70,同比国平均值3.23、黑龙江省平均值2.23,该
4、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小。该市农村经营收入、经营费用、净收入年均增长在10.66%〜12.63%之间,反映了农村生产的投入和产出较为均衡的发展趋势,以及较为稳定的农业资本回报率,农业生产处于较高速度的稳定发展阶段。2010年该市农村收入中农林牧渔业收入呈上升趋势,占农村经营收入总额75.09%,特别是种植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59.04%,比2000年增长了22.18个百分点,成为该市农村收入的主要途径和增长点。同比非农收入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中工业收入所占比重只有15.14%,下降了12.54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是劳务收入,十年增长了4.32倍,成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之
5、一。二、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和问题(一)自然资源条件宁安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各业全面发展。一是土地资源适宜农业生产。2010年常用耕地14.8万hm2,其中:旱田12.7万hm2(拥有水浇地1252hm2),水田2.1万hm2,水田和水浇地比例达到15%,土地肥沃,物理机械性能好,宜种植各类作物,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土地资源。二是水力资源较为充足。宁安市河道纵横,境内有牡丹江、镜泊湖等55条河流和3处湖泊,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水力资源。三是林业和野生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多。四是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无霜期约135天,年平均降雨400毫米〜600毫米;年平均日照约26
6、38小时,积温2100°C〜2700",由第四积温带到第二积温带上限,在山区、丘陵、冲积平原升序排列,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素有黑龙江小江南之称。主要问题是农用地资源有限。农民人均占有集体农用地只有6.33亩,受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作用[5],农民依靠农业持续增收的潜力将受到人均土地资源较少的约束。(二)农业产业结构与特色较为有利的自然资源条件为农林牧渔等各业的产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形成了以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和特色,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主要贡献。2000—2010年的■一年间,宁安市种植业产业结构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80.9%,蔬菜、瓜果类占8.1%,烟叶占2.7%,甜菜占2.3%,
7、油料占1.5%,麻类、药材和其他作物占4.2%。十年间,农林牧渔总产值年均增长了13.24%,其中,农业11.61%,林业16.61%,牧业17.03%,渔业8.22%,农林牧渔服务业22.73%,农林牧渔各业均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特别是农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牧业、林业在“十一五”中后期有了较快发展。问题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够协调。一是在市域经济层面,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高。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