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65520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分析学情找对策优化流程保高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学情找对策优化流程保高效——生物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高一生物组:周崇源阎磊许萍高效课堂就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生物高效课堂怎样做到高效?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和思考的问题。高效课堂建设的初级阶段,我们主要进行了“临帖”试验课,完全照搬昌乐二中的教学模式。第一步,课前预习:新课前,学生必须用一定的吋间阅读教材内容,解答教师编制的导学案中自主学习的基础性问题。第二步,课堂探究:探究过程包括“独学J“对学”、“群学”、“展示”、“点评”、“质疑,,等具体环节。第三步,课后训练:学生自己找时间
2、做课后训练题,自己核对答案纠正错课,实在弄不懂的题目再求助同学、请教老师。期中考试(用的是宜城一中等四校联考试卷)对我们的高效课堂进行了一次检验,从考试结果来看,我们高一生物的成绩与其他四校比较,存在很大差距。面对差距,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高效课堂”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已被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的教学业绩所证实。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来质疑“高效课堂J否定“高效课堂”,而应该检查白己在高效课堂中还有哪些做得不够。毛泽东、邓小平为什么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能够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
3、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样的道理,在引入“高效课堂"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考虑省情、学情和校情。1、省情:山东省已完全实施了素质教育,而湖北省基木还是应试教育。这两种大的环境对高效课堂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而应试教育显然更侧重于解题能力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必须用一定的时间加强课后训练,使课后训练落实、到位,而我们没有这个时间保证。我们高一生物一周只有两节正课、两节自习,自习时间学生预习,正课时间课堂探究,没有时间进行课后训练。这种省情的差异,反映岀来的
4、是教学吋间的矛盾。2、学情:高一新生从小学到初中接收的都是应试教育,有的学生甚至是在高压状态下被动地走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之路,他们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更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而高效课堂主要就是通过学生的“自学''(包括“独学”、“对学"、“群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这种学情的差异也就是学习方式的差异,表现出来的是时间利用效率不高。3、校情:省情和学情的不同导致了校情的不同。不管哪种教学模式最终目的还是学生智商、情商等的健康发展,这种发展是离不开“强化训练叩勺。
5、山东昌乐二中的“强化训练"交给了学生自己,而学生有一定自己掌控的吋间来灵活地安排自习内容,使各科的成绩得以均衡发展。而我校的情况则不同,自习时间全部排了课,学生没有灵活安排自习的权力,加上没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学习总是处于被动、混乱的状态,致使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这种校情的差异从本质上说还是教学时间即学生没有把时间用好的问题。牛物高效课堂要做到高效不可能通过争取时间去化解这一矛盾,只能在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方面下功夫。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1、编制好导学案。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走下讲台,由学生登上讲台成为学
6、习的主人、主体。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教师的教案(怎么教)变成了导学案(引导学生学)。导学案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就是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当然也是学生的练习册、记录本,展示的备份材料和以后复习巩固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我们集中全备课组教师的智慧,调动教师们的教学经验,设计编制好每一课时的导学案,力求每一课吋的教学流程最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2、教学重心前移。原来的课前预习主要是学生阅读教材,紧扣教材做一些基础性题目,掌握基础知识;课
7、堂探究的题目主要是教材的重点内容,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对知识的应用、拓展、深化放在了课后训练中。针对我们的学情,我们大胆地进行了改革:教学重心前移,即课堂探究的一般问题前移到课前预习中完成,而涉及到知识的应用、拓展和深化的提升能力问题前移到课堂探究中。这样就使原来不能落实到位的“课后训练”的部分内容拿到课堂上落实了,既提高了预习效率也提高了课堂探究的层次,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效率都得以提高。例如,学习“细胞呼吸"这节内容时,我们就把“细胞呼吸和人的呼吸的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在牛活、农业牛产上
8、的应用"前移到课前预习中,作为学生预习的检测题来完成。把“课后训练”中难度较大的试题,女旷画岀苹果呼吸作用强度随氧气浓度增大的变化曲线J“酵母菌呼吸作用强度测定装置的设计与测定结果分析”等拿到课堂进行探究。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不单是认真阅读教材,同样要思考、要比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