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课程论文

法制史课程论文

ID:42864097

大小:36.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2

法制史课程论文_第1页
法制史课程论文_第2页
法制史课程论文_第3页
法制史课程论文_第4页
法制史课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制史课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法关系[摘要]“礼”与“法”是中国传统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法”是中国传统法的制度外壳的话,“礼”则是阐明法律实质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内核。因此,对“礼”缺乏必要的探讨,我们就无从知晓中国传统法的精神,无法解释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变迁轨迹。本文正是从“礼”的起源及其思想基础谈起,并在历史的维度下观察“礼”与“法”在传统法律制度发展变化中的关系,以期对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关键词]传统法礼制礼治礼义礼法屮国历来被誉为“礼仪之邦”,讲究“以和为贵”。所以,一般认为屮国传统文化以整体的和谐为最大的特征,而礼正是这和谐文化的核心

2、。无论人们对礼持冇何种见解和评价,“礼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已是学界公认的事实。古人以“中国有礼义Z大”而自豪,今人以为礼是传统文化的根本,外国学者更是被中国的礼所深深吸引,只要论及中国,他们就会谈到中国的礼。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屮,礼与法的结合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从法的意义上说,礼从习惯逐渐演变为习惯法,在法典时代到来时,礼的制度有些被淘汰,有些继续存在,也有些演变为社会制度。但礼所体现的精神自汉以后一直是法的价值取向,传统法的组成可以说就是礼与法的组成。所以礼不但是中国古代法的渊源,更是古代法的糟神和价值的体现,是法的灵魂所在。贯通整个中华法系的思想可以用博

3、大精深的“礼”来概括。所以,研究屮国传统法必须从“礼”入手,进而再探求其与“法”的关系。一、“礼”的起源与思想基础通说认为,礼起源于祭祀。由于祭祀必有其程序和仪式,于是就产生了礼的最初规范,或可称为礼制、礼仪。这些规范一-般来说是容易被严格遵守的,因为它凝聚了同一氏族人们的崇敬与信仰。礼制的遵守关系到上天和祖先的喜怒,关系到是否能得到神灵的庇护,关系到生者的幸福和氏族的兴衰。从商人的甲骨卜辞中,也可以印证人类伊始对天意的敬畏与遵从。以祭祀为中心内容的礼在甲骨文屮也有充分的反映。可见,传统的礼的起源带有鲜明的原始自然宗教的意味,也带有不可测的神秘色彩。对礼的

4、研究最深入的莫过于儒家,因此儒家思想可以认为是礼的思想基础。阐述礼义的经典著作是儒家的《礼记》和《仪礼》。《仪礼》是记载礼的制度的书,而《礼记》是阐述礼制原理的书。礼义是礼制的精神体现,春秋战国成文法盛行并成为定制以后,礼义也是法制精神之所在。礼是血缘社会屮敬畏天地鬼神的产物,礼的特征是强调冥冥之中的神力和血缘亲情。所以,礼义竭力提倡的是大地与人的相通,是缘于人情的伦理道徳。故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不知礼,无以立也”O《礼记》中也多次提到一些礼的制度、仪式是可以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修正的,但礼的精神即体现人伦道德的“亲亲”、“尊尊”的礼义则是不变的原则

5、。总之,在儒家的观念屮,法必须体现礼义所倡导的精神,失去礼义,法就失去了内在价值,违背了礼义,法就成了不祥之物。二、中国传统法中礼法关系的变迁“法”字起初时具有浓厚的神判色彩,而秦汉以來的“法”字更注重规则的含义。当我们将“礼”纳入视野,就会看到屮国古代传统法的结构是礼与法的结合。当然,礼与法的结合在古代中国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一个不断融合而又在融合屮冇轻重Z分的样态。(一)夏、商、西周的礼治时代夏、商、西周三代是礼治不断发展的时期,到了西周“周公制礼”之吋,礼治可谓到了全盛吋期,因此谈到屮国古代的“礼”主要是谈西周的“礼”O从内容及实施方法上划

6、分,西周的“礼”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礼义”,即礼的宗旨、精神Z所在,它以人情为基础,以道徳为核心,实施途径主要是教化;二是“礼仪”或“礼制”,即礼的条文、外在规范,其中包括了法的内容。在古代典籍中“礼法”也常常连用,其意多指礼的制度。礼制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其屮也包括法的制度,主要依靠刑罚保障实施,即“出礼入刑”。礼义与礼仪、教化与刑罚在礼治休系中显然是前者,即礼义与教化占据主导地位,法与刑在此时期都是礼的附屈物。礼治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教化的作用,而法与刑的锋芒却被深藏,在不失威严的情况下副作用也得到冇效的控制。被置于突岀地位的礼义、礼教可以缓和社会

7、矛盾,重礼义、重教化自三代起便形成了传统。(二)春秋至秦的法治时代春秋战国至秦这一时期是礼崩乐坏、法治迅速确立并发展的时代。在这历史性的转折时期,各种流派的思想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良Z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中儒、法两家的影响最为深远。儒家提出了中庸之策,认为在社会变革屮,应维护传统屮孕育的永恒之精神,革除传统之弊病。儒家对传统的礼治基本持肯定态度,他们改造或改良礼治的设想是继承和弘扬礼义,因时而损益礼制。与儒家针锋相对的法家以“人性好利恶害”为基点,对“礼义”及儒家所倡导的道德持否定的态度。法家认为“竞于道德”、“逐于智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而

8、在争于气力的当下之世,道德的说教无济于乱世的治理,治国安民的上策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