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57616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2
《兴宁市粮食生产连年增的影响因素与对策br》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兴宁市粮食生产连年增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摘要介绍了兴宁市粮食生产连年增整体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该市影响粮食生产连年增的效果与因素,并提出粮食生产高产增产的建议,以为巩固兴宁市粮食生产提供参考。关键词粮食生产;连年增;效果;因素;广东兴宁中图分类号f326.l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8-0305-021连年增整体情况整体来看,2005—2012年,兴宁市粮食产量实现连年增,这得益于兴宁市有良好的耕地条件、相对充足的水资源及灌溉条件、较高的劳动力素质、良种应用、机械化水平提高、科学施肥、充足的农业资本、更广的信息渠道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撑。据统计,2012全年粮食种植
2、面积5.422万hm2,平均产量6286.5kg/hm2,总产34.08万t,其屮水稻种植面积4.51万hm2,平均产量6378kg/hm2,总产29.46万t,春收粮食作物面积2973.33hm2,平均产量7680kg/hm2,总产2.29万t,玉米、番薯种植面积5153.33hm2,总产3.66万t,获得了增产丰收。2影响粮食生产连年增的因素分析2.1实现粮食增产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得到保障实现粮食生产连年增,首先,要保证人的因素,即需要充足、优质的劳动力。其次,在保障总播种面积的同吋,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实行适度规模种植。再次,保障好粮食生产的主耍条件——良好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充
3、足的水资源及水利设施。2.2科技创新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关键技术支撑2.2.1“模板式”生产与科技入户工程相结合,推行粮食生产的精耕细作。兴宁市推行“模板式”生产,长期与各高校、农业科学院等专家、教授密切合作,制定出适合兴宁市粮食高产创建的系列操作规程。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带动服务工程,农机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生产。2.2.2良种与良法相结合,狠抓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兴宁市建设良种示范区,全市水稻良种覆盖率100%,优质品种普及率达96%以上。积极推广“持卡”种山,建立了“触摸屏”到村、配方师配“药”、“营养套餐”进田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体系,创新了“一村一站,一户一卡”的“持卡”种田模式
4、。同时,兴宁市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使全体农户认识农业信息的重要性。全市农户不仅在主观上更积极主动地愿意获取、使用新技术,而且会通过农机推广培训班、电视、看书、手机、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得最新的农业信息。2.2.3有机结合农艺与农机,打好高产稳产的基础。兴宁市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积极推广机械化种植模式,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并指导农户使用,提高机收率。从播种到育秧、机插秧、机收秧,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早稻在认真抓好田间管理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稻瘟病的监测及预防,减轻穗颈瘟防治的压力;晚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发生严重,在认真做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把各项技术落实到户,做到统防统
5、治,成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服务农户,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危害[1-3]o2.2.4合作社与服务队相结合,推广“八统一”服务。兴宁市充分发挥植保、病虫害测报预报、测土配方等先进技术的优势,以统防统治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组织,全市共成立了20个农业服务合作社,从事病虫害防控、农机推广应用等,发挥省工节本增效的综合作用。同时把服务的内容由“统防统治”进一步扩大到信息、技术、农资等方面的“八统一”服务,即“统一供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镇压、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采购化肥农药、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机械化收获”。这为兴宁市农业牛产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保驾护航作用,更为兴宁市农业可持续
6、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4-6]o2.2.5高产创建与示范带动相结合,推动全县粮食增产增收。全市共建设部级整建制粮食高产示范镇1个,市级万亩高产示范区5个。在示范方,综合运用各种科技创新技术,大力推广科技入户、农业合作社以及专业服务队共建的方式,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提高规模生产效益。该整建制粮食高产示范镇2012年水稻年平均产量为17643kg/hm2o对比2011年年平均产量16953.15kg/hm2,本项目年平均产量增加689.85kg/hm2,增加粮食总产772.68t,项口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达231.8万元。示范区单产比全县平均高20%以上,尤其是万亩水稻高产示范方表现更
7、为突出[7-9]o2.2.6落实政策与加强基础建设相结合,为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称号凝聚合力。兴宁市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市财政每年都将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称号费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各项补贴资金都通过支付中心拨付企业,对农户补贴通过“一卡通”方式及时足额发放到户。优化整合农业项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植保工程等项目资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