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15)册 中学时代

初一(15)册 中学时代

ID:42854411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初一(15)册 中学时代_第1页
初一(15)册 中学时代_第2页
初一(15)册 中学时代_第3页
初一(15)册 中学时代_第4页
初一(15)册 中学时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一(15)册 中学时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一级第一学期音乐教案            中学时代教学内容分析: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2.配乐诗朗诵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U盘、三角铁、小军鼓。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军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曲子为诗朗诵配乐,并能自告奋勇地即兴表演。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2.教学难点:节奏xxx0(xx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歌

2、曲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进入学习的情境。2.讨论:对刚刚看到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麽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麽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神魔特点?等等。3.第二边播放歌曲视频,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4.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

3、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神魔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6.在电子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在”三角铁”处拍手为歌曲伴奏,教师手风琴伴奏,演唱1-2遍。8.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9.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10.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

4、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自主设计其它方式进行表演。11.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1)仔细阅读教材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音频文件,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3)再播放几首,由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4)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5)自荐、自愿与同学组合表演诗朗诵。(6)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课堂练习:进一步练习准确掌握曲中节奏xxx0(xx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作业安排:视唱歌曲前

5、半部分。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的视频文件、《中学时代》、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音频文件。视频、音频资料来自优酷网和土豆网。自我问答:1.运用美声方法给学生视唱《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效果如何?教师的范唱调动了学生学唱的积极性,用美声唱法指导学生发声,解决了高音视唱难的问题,获得良好效果。2.课堂教学中三角铁.小军鼓等打击乐的加入有何作用?打击乐器的加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小小诗歌朗诵会的主要作用?可激发、鼓励学生走上“舞台”大胆表现自我,增加学生音乐诗朗诵能力和欣赏能力。第二课

6、时教学内容:1.学习吹竖笛。2.欣赏《飞来的花掰》、《校园的早晨》。教学目标:1.能够用竖笛独奏一首乐曲,并学会与他人合奏。2.认真聆听两首欣赏歌曲,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教学过程:1.教师手持竖笛向展示简介竖笛知识。2.教师亲自为学生演奏一段轻松、活泼、有美、抒情的小乐曲,也可以播放竖笛演奏的录像,激发对学习竖笛的兴趣。3.学习吹竖笛,从5、6、7、1四个音学起,先练习吹长音:5―――、6―――、7――-1―――反复练习。4.教师示范,模仿,对着书上的曲谱,练习吹奏。5.分组练习,

7、教师指导,互相学习,切磋技艺。6.为大家吹奏小乐曲《回忆》,其他同学可以随着旋律作指法练习,巩固学习成果。7.师生合作演奏《颂祖国》教师弹钢琴,学生吹奏竖笛,培养的听辩能力和合作意识。8.欣赏〈〈飞来的花瓣〉〉(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哪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规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另你感动的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2)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4)教师引导:“你

8、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5)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6)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或自己的,引起的共鸣,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7)生活动: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变化。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