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完善立案程序是开启司法救济途径的总开关,这个开关的设置与人民群众捍卫自身权利紧密相关。通过多年的司法实践,我国的民事立案制度由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立案登记制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立案审查制的不足,更好的解决〃立案难〃问题,保护当事人的诉权,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推动我国民事诉讼结构的完善。在改革过程中,立案登记制显现出一些不足。2014年10月23日z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岀改革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法院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2、,保障当事人诉权。2015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自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以来,截至2017年8月31B,全国法院登记立案数量超过3900万件,同比上升41.23%z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95%。这种现象表明立案登记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事人〃起诉难"问题。但是由于两个司法解释关于立案登记制度的规定较为笼统,给实践操作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也导致了实践中理解和操作上的混乱。(一)扩张的诉讼需求与紧张的司法资源之间的矛盾加深立案登记制削弱了立案环节的案件过滤
3、功能,多数法院案件受理数呈井喷式增加。2015年5月,立案登记制度实施之初的第一个月,全国法院共登记立案113.27万件,2014年5月份立案87.4万件,增长了29%;2015年4月份立案107.94万件,增长了4.93%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实施立案登记制以来,由于立案难度降低,大量案件融入司法系统中,诉讼需求的扩张十分明显,立案登记制并不鼓励当事人一窝蜂的选择诉讼方式解决纠纷。(二)滥用诉权的案件数量增多,不当诉讼行为大量增加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法院遇到的不当诉讼行为主要表现为:有的当事人只提交诉状而不提供其他任何证据材料,就要求法院登记立案,更有甚者
4、连诉状也不提供,以没有书写诉状能力为由口头提起诉讼;有的当事人针对同一事实从多个角度反复提起诉讼;有的当事人提起的诉讼明显不符合法定条件,立案法官对其进行指导释明后,仍坚持让法院出具不予立案或不予受理的裁定,拿到裁定后再通过上诉、申请再审程序或信访渠道主张权利;有的当事人出于拖延履行时间,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对诉状虚假陈述,以期进入诉讼程序,损害其他人合法权益。该行为也侵蚀着诉讼程序,挤占国家司法资源,耗费司法成本,加剧法院现阶段"案多人少"的矛盾,是危害性很大的妨碍诉讼行为。立案登记制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事人的这种缺乏法律意识的肆意表现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三
5、)审判能力与民事立案登记制度带来的过多民意期待相冲突立案登记制实施后,社会反响很大,人民关注度非常高,讨论也十分激烈。不难看出,社会主体对此次的司法改革期望值很高。确实,此次改革给大家带来不少的好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我国的国家权力格局中,法院仍处于弱势地位。基层法院在这一点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大量民事案件涌入法院,而法院实际上又无法彻底解决时,就会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些当事人对法律认识不足,看不到司法能力的局限性。很多民众对该制度存在误解,以为无论什么样的案件,只要向法院提起诉讼,就可以立案,但形式审查也会导致立案失败,民众对法律知识的缺乏使民众产生法
6、院消极立案的看法,司法权威受到质疑。有些案件当事人在裁判结果未能达到其理想要求时,就对法院怀有抵抗情绪,甚至迁怒于法官个人,质疑审判的公正性,采取非法的手段对法官进行纠缠,打击报复等。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度的完善措施(-)完善多元化解决纠纷体制我们可以充分整合各种调解力量。从域外情况看,各国为应对诉讼爆炸和司法危机,普遍运用司法、行政、或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简称ADR,以便更好地保障社会成员利用司法的权利,其中调解是最重要的制度之一。目前我国存在的调解途径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法庭调解。这三种调解
7、制度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解决机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专家调解制度。广泛吸收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具备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如律师、心理学家、金融专家等精英人员加入到调解队伍,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调解服务。将诉讼案件向调解分流,减轻法官审理强度,将精力集中在无法通过调解解决的纠纷上,可以提高办案质量,也能平衡诉讼需求与司法资源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作了重要部署,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支持并畅通当
8、事人的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多种维权途径,发挥审判职能的同时,做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