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与社会救助2

贫困与社会救助2

ID:42839781

大小:188.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9-23

贫困与社会救助2_第1页
贫困与社会救助2_第2页
贫困与社会救助2_第3页
贫困与社会救助2_第4页
贫困与社会救助2_第5页
资源描述:

《贫困与社会救助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贫困与救助贫困农村社会救助城市社会救助灾害救助贫困与贫困的测量何谓贫困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国际社会对贫困的概念世行《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贫困定义: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在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活动的机会。〈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衡量贫困不仅要考虑家庭收入和人均支出,还应考虑社会福利内容,医疗、预期寿命、识字能力、营养状况等。〈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人文贫困我国对贫困的概念贫困是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基本物质、基本服务相

2、对缺乏或绝对缺乏以及缺少发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状况贫困的特点贫困的多元性:经济、社会、文化、精神贫困具有社会性贫困的相对性贫困的类型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狭义贫困:经济意义上贫困,反映维持生活与简单再生产的最低标准。社会保障制度主要解决广义贫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区域贫困与个体贫困长期贫困与暂时贫困绝对贫困、基本贫困和相对贫困1993年,汤森(PeterTownsend)把贫困分为三个层次,“维持生存”、“基本需求”、“相对缺憾”;香港莫泰基“绝对性贫穷”、“基本性贫穷”和“相对性贫穷”贫困的测量恩格尔系数法:食品支出/消费支出59%以上——绝对贫困,40-5

3、9%——小康,20-40%——富裕,20%以下——极富裕;实际生活质量指数婴儿死亡率、1岁婴儿预期寿命、承认识字率等组成国际贫困标准法社会平均收入的50%-60%为贫困线世界卫生组织:每人每日摄取热量为3000千卡世界银行:每人每日的消费支出为1美元人头比例法,将人口分成若干组,取最低收入组居民收入作为贫困线.市场菜篮子法社会救助国家和社会面向弱势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SS体系的基石、最古老的保障措施政府和社会行为面向贫困者和不幸者、低收入者保障基本的生活,基础保障经历的由恩赐到正式制度的发展历程社会救助的制度化形成对政府的硬约束现代社会救助强调救助者和受助者法律地位

4、的平等内容较为稳定:赈款、赈谷、工赈最直接的缓解贫困措施社会救助体系生活救助灾害救助失业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救助方式现金、实物、工赈农村社会救助我国农村缓解贫困的历史进程三个阶段:1978—1985年;1986—1993;1994—2000;(一)1978—1985年贫困特点:贫困人口总量大、减贫速度快,缓解贫困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农村改革提高农民收入,制度化的减贫措施并没有出现。1978年,按当时政府确定的贫困线标准,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有2.5亿,占农村总人口的30.7%。到1999年,贫困人口3412万人,2000年3209万人,贫困线625元;2008年,4

5、000万,贫困线785元;2008年,我国计划将农村贫困线提至1300元,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达到8000万1986年—1993年出现了制度化的减贫政策,开发扶贫政策贯穿这一阶段。1986年救济性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1986年6月成立了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财政单列资金,扶贫政策。将1985年农民人均收入低于150元的县确定为重点贫困县。1993年,贫困县的人均纯收入由1986年的206元增长到483.7元,农村贫困人口从1985年的1.25亿下降到8000万人,平均每年减少640万人,年递减进2%,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到8.7%。1994年—2000年减贫速度放慢,减

6、贫任务加剧,社会力量全面介入减贫。2000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标志着中国反贫困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计划提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时间,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00年,农村贫困人口有3000多万,其中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贫困人口1710万人。这部分贫困人口一部分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期它社会保障的对象,一部分是生活在条件恶劣地区,短期内难以脱贫。2000-今,输血和造血兼备的扶贫模式我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和特点贫困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差,交通、信息资源缺乏;文化落后,发展缓慢,居民素

7、质低。返贫率较高解决温饱问题,主要针对: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房不挡风。生产条件没有根本改善。目前返贫率为15%--20%。贫困地区人口健康状况较差流行性传染病等主要发生在贫困地区1997年底,5000万贫困人口中,50%处于极端贫困状态。16%行政村没有公路,25%到20公里外地方坐车;12%没通电;1/3没通邮。贵州贫困县中,农户平均缺粮3—6个月。2006年底,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148万,贫困发生率从30.7%(1978年)下降到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