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

ID:42835855

大小:10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1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_第1页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_第2页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_第3页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_第4页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动点问题》专题教学设计29中黄昌军《动点问题》专题地位概述:动点问题是最常见的综合题,而且纵观近年来的宜昌中考压轴题中,动点问题几乎是必考题。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和圆有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函数常规综合题,主要涉及的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如: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已知一根的方程的另一根)、特殊到一般思想、建模思想、数形结合、转化思想(例如:解析式联立解方程组求图象交点坐标等)、分类与整合思

2、想、配方法以及待定系数法等。学情分析:学生在解答动点问题时主要体现出信心不够,总认为压轴题不是自己能解决的,这些学生往往把解压轴题和做选择题的效果等同起来,认为做不出最后的结果就是没做出来,不如不做,殊不知,综合题的解答是分步得分的,不像选择题那么主观;而且入手第一问的设计往往面向全体学生,非常简单,根据几何直观、数形结合直接得到答案,相当于一个选择题水平;第二问在前一问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第三、四问往往是在在运动变化中去解决问题,几个问题的设计难度呈螺旋上升,由特殊到一般,第一二问的相对单一的过程阅读评价到

3、第三、四问综合能力要求相结合。因此动点问题不是什么令人望而生畏的问题,而是全体学生都能有所作为的,是用来贯彻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标理念的载体。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掌握根据具体条件判断函数类型,列出函数关系式的方法;2.能够从已知条件和函数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形析数,以数释形”,根据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提高解决函数综合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4、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答分步设问的综合题,让学生体会一些应考得分技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二、教学重难点从已知条件和函数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形析数,以数释形”,根据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提高解决函数综合问题的能力。三、教学方法:以学定教,自主合作,交流提高四、教学准备:PPT课件五、教学过程:(一)目标引入(1)如图,B(2m,0),C(3m,0)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其中m为常数,且m

5、>0,E(0,n)为y轴上一动点,以BC为边在x轴上方作矩形ABCD,使AB=2BC,画射线OA,把△AD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A′D′C′,则∠AOB= ,用m表示点A′的坐标:A′(  ,  );(2)已知抛物线C1:y=ax2+bx+(a≠0)经过点A(﹣1,0)和B(3,0).则抛物线C1的解析式为,其顶点C的坐标为。设计意图:以上(1)题是2015年宜昌中考题第24题第(1)问,(2)是2015年十堰中考压轴题的第(1)问,选取这两个中考题的第一问引入,意在告诉学生,压轴题并不是那么深不可测

6、,不是每个人都无所作为,实际上沉下心来,每个人都能得分。从而引入课题《函数综合》专题的学习知能目标:1.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掌握根据具体条件判断函数类型,列出函数关系式的方法;2.能够从已知条件和函数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形析数,以数释形”,根据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提高解决函数综合问题的能力。(二)经典题例例(2015•宜昌)如图1,B(2m,0),C(3m,0)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其中m为常数,且m>0,E(0,n)

7、为y轴上一动点,以BC为边在x轴上方作矩形ABCD,使AB=2BC,画射线OA,把△AD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A′D′C′,连接ED′,抛物线y=ax2+bx+n(a≠0)过E,A′两点.(1)填空:∠AOB= ,用m表示点A′的坐标:A′(  ,  );(2)当抛物线的顶点为A′,抛物线与线段AB交于点P,且=时,△D′OE与△ABC是否相似?说明理由;(3)若E与原点O重合,抛物线与射线OA的另一个交点为点M,过M作MN⊥y轴,垂足为N:①求a,b,m满足的关系式;②当m为定值,抛物线与四边形AB

8、CD有公共点,线段MN的最大值为10,请你探究a的取值范围.图(2)设计意图:有了引入部分作铺垫,引导学生尝试(2)的解答,如图由,A(2m,2m),AB=2m,求出P点坐标,根据抛物线的顶点为A′,用顶点式表示出抛物线解析式,把点E坐标代入整理得到m与n的关系式,将问题转化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即可得证;同时借此复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坐标表示线段的长的方法。第(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