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孙皓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孙皓

ID:42828580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孙皓_第1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孙皓_第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孙皓_第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孙皓_第4页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孙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郴州市苏仙区坳上学校孙皓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2.合作探究,质疑问难。3.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及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鉴赏作者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及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的借鉴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每日名言警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一、谈话导入(PPT展示)同学们,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流传千古:“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2、可以明得失。”由此可见除弊纳谏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强盛必须有善于纳谏的大臣,更要有贤明的君主。唐太宗有了魏征,才能够出现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而本文中的齐威王他也非常的幸运,因为他遇到了邹忌这样善于纳谏的贤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PPT展示)同学们刚刚可能注意到了,老师课件的文章标题,有一个字做了特别的格式,是哪个字?(生齐声:“讽”。)那我们接下来就来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内容。温故知新:1.理解文题,着重理解“讽”的含义2.回忆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1.邹忌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威王接受自己的进谏。题

3、目中既交代了劝谏的办法,也表明了劝谏的效果。2.出示文章脉络图,复习“三叠法”,文中“六个三”。二、品读课文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1.鉴赏本文写作技巧:精彩的对话——三问三答。精巧的结构——“三叠法”;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婉言相劝——忠言逆耳更利于行;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思考问题: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古代进谏的名臣:比干、屈原、司马迁、魏征等。)归纳答案:由此观之,邹忌:以小见大、以己及君、以家事喻国事,能言善辩,卓有远见,关心国家的一位贤臣。齐威王:从谏如流,敢于改革,励精图治,修明政治的一代

4、明君。三、学有所获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邹忌劝谏成功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样的启示?(可从邹忌、妻妾客、齐威王的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请你针对以下两个情景,使用类比方法进行讨论。情景现场1:你乘车时,有一个空座,只见一位老人赶紧让自己的小孙子坐下,自己背着孙子的书包,手握扶手,摇摇晃晃,很难站稳,还满脸幸福地望着孙子;而孙子却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请你们用类比的方法告诉老人,他这样溺爱孩子是不好的。情景现场2:你的好朋友小美同学非常爱美,每天都要化妆,而且自我感觉非常漂亮。你如何告诉她:自然纯朴才是最美的。请男生对情景一发表议论,女生对情景二发表议论。五

5、、课外拓展,对比阅读请你说一说《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与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有何异同点?六、本课小结七、作业:对比阅读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

6、策》)[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注释]出亡:失国后逃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侍御:侍从妃子。谄谀:奉承拍马。 卒:终于。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臣之妻私(       )臣 (2)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吾知所以亡(         )矣 (4)侍御数百人,被(      )服以立 2.翻译句子(1)由此观

7、之,王之蔽甚矣!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5.从上面甲,乙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