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20900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和文体特点。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1、认识生态环境破坏对我们将来生活的影响并提高环保意识。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难点:1.学习报告文学写作手法的运用(对比和引用数据)。2、认识到环保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并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教学方法:诵读法与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结合地图)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下游的罗布泊,曾为我国
2、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消逝了,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4/4裸露(luǒ)戈壁滩(gē)无垠(yín)庇护(bì)2.解释下列词语。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三、自主学习1、罗布泊过去为什么被称作“仙湖”?何时消逝的?现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提示:阅读1—10段)(1)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牛马成群
3、、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绿洲”“仙湖”。(2)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死寂的荒漠、令人恐怖。(学生边读边从书中找答案。师放映相关图片。)2、造成罗布泊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是谁制造了罗布泊这一悲剧?(提示:链接视频。阅读11—13段。)(1)改道、“四盲”(2)人类四、合作探究1、罗布泊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2、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1)只图眼前、局部利益,不顾长远、整体利益,盲目开发;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2)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小组交流合作,学生展示。师
4、总结。)4/4五、警示人类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1、书中提到的(青海湖水面下降、月牙泉濒临干涸)2、我们生活周围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展示)六、写作借鉴1、报告文学:既具有新闻的真实性又具有文学的形象性和抒情性。课文是如何体现报告文学这三个特点的呢?提示:(1)真实性:引用史料和相关数据。(2)形象性和抒情性: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与感叹句的运用2、要求学生根据提示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痛苦、无奈,忧患意识、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例: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它小鸟欢娱地歌唱着……”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
5、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运用对比手法与拟人修辞:从美丽的生命绿洲变成如今荒凉的戈壁滩,两种截然相反的景象形成巨大落差,突出强调了罗布泊荒漠化较为严重,饱含着作者无限惋惜和感慨之情。)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表明本文写作目的语句并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的忧患意识、环保意识。)4/4七、拓展延伸为环保出一份微薄之力:1、提一些合理化建议。2、写一则环保标语八、小结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家是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
6、幸福的源泉。难以想象,家没了,我们还会剩下什么?为了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为了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呵护地球母亲!九、作业布置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份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继续恶化。板书设计: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昔日今朝仙湖荒漠青海湖月牙泉对比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意识4/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