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19026
大小:16.4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l罗布泊,消失的仙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与反思虞城县界沟一中杨凤霞一、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本单元的内容,以不同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作者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二、学情分析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八年级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接受的是
2、新课程理念,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三、教学目标: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品味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3、培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品味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分析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四、教学过程:(一)读题入课学生是语文
3、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进入课堂,请同学们读课文的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抓住“泊”“消逝”“仙湖”三个关键词入手提出问题: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为什么会消失?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也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二)初读感知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行文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1、检测预习。(出示文章的重点字词,疏通字音、词意)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戈壁滩2、默读课文,并寻
4、找下面几个问题的关键词: (1)今日的罗布泊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关键词“沙漠”、“神秘”) (2)过去的罗布泊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关键词“仙湖”、“绿洲”) (3)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 (关键词“四盲“、”改道”) (4)同样的悲剧还有吗? (关键词“青海湖”、“月牙泉”)3、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发出怎样的呼吁? 悲痛、惋惜。发出了“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的呼吁。(三)品读赏析品味语言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主
5、环节,不光要在教学时间上予以充分保证,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具体操作上。我从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两方面设计此环节:1.教师指导(1)提出问题:找出给你触动很深的句子读一读并试作赏析。(2)提示:你可以从词语、标点、句式、段式、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选用的角度去考虑。(3)举例:如果把“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改成“罗布泊的‘泊’字左边是三点水”。比较两者,就会发现,“,”在文中作短暂的停顿,“,”和“!”加强了语气,这两个标点,有力地强调了罗布泊原先是也理应是有水的仙湖这强烈的感情。它在文中独立成段,语气更为强
6、烈。(4)播放有关罗布泊的影音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2.学生学习(1)默读,作批注。(2)在教师组织下合作交流。(3)交流过程中边朗读边体会。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给你触动很深的句子读一读并试作赏析。1、体味真实性 (1)《汉书·西域传》记载了……另据史书记载…… (作引用)(2)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 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 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 (列数字)
7、 2、感受形象性 (1)对比:集中体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2)拟人: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3)排比: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3、体会抒情性 (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8、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 (四)探究延伸为了突破难点,我请同学们重点阅读课文第11-13段,再次品读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