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17289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很荣幸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数学教学方法,早上第一节课我授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下面我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和授课情况及反思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汇报,不妥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以及前后联系: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日常生活的图案设计都离不开它.因此本章内容的安排是对小学学习轴对称图形有关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学习“平移、旋转
2、、中心对称、相似”等知识的基础。“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是本章的第二节,教学时间是一个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轴对称现象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轴对称的性质,为后面学习“应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和未来的几何变换作出一定的铺垫。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依据课标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制定如下的目标与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理解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定义,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
3、相等的性质.第4页共4页(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师友组探究合作、互助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归纳等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反过来又能指导生活实践这一辩证思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定义,掌握轴对称的性质;难点是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和简单应用。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引导发现”的教学思路,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合作交流.
4、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并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三、学习方法:学法: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如何通过操作感知,发现并总结出轴对称的性质”,而不是老师灌输几何图形的性质,这样做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探本求源,让每位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本着“以学生为主题,以活动为依托,以自主探索主线,以互助交流为策略,以总结应用为目的”的主旨进行设计,采用和谐互助高效课堂“五步十环节”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在交流预习环节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图片找出轴
5、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的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有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轴对称性质的探索做好铺垫,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第4页共4页活动课往往比较费时间,因此在交流预习环节开门见山,引导师友组动手操作,进行“扎三角形的”的活动,然后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引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的概念”,为探索性质做好铺垫,然后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总结轴对称的性质。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部分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教材中“扎14”的内容变为“扎
6、三角形”的内容,我觉得在前一章中我们刚探究了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让学生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发现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会更能激发他们的灵感,降低知识难度,提高学习效果。然后让学生观察“飞机图片”后回答问题,先引导他们将这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左右的两个部分看做事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然后应用刚才发现的性质解决一系列问题,即让学生明确了不仅轴对称现象中的两种情况可以互相转化,而且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中依然使用,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目的。分层提高环节设计了在轴对称图形中找对应点与依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图两
7、个问题,问题设计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掌握性质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总结归纳环节主要是引导师友组从知识、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总结,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与疑惑。并在总结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知识整合和有逻辑的表达的习惯与能力。第4页共4页巩固反馈环节设计了轴对称性质的应用问题,其中第一道题相对比较简单,适合于大部分同学完成,第二道题略有难度,让数学思维较好的同学予以提示和分析,为同学们的思维引导方向,然后共同解决,加强同学们的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积淀,培养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良好数学学习品质
8、。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基本能按预设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突破了重难点,自己感觉成功的地方就是学生在“扎三角形“的活动中”真正动手操作,而且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归纳得出相应的结论,凸显了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学习了性质之后,大部分同学能把性质运用到具体问题中去,能结合所学内容寻找解题途径。连续不断的提问使问题不断的深化,促使学生不断的思考,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感受教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自信。课堂小结学生能从知识到方法到情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