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13394
大小:24.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2
《2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中石兽》教案学情分析《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这是一篇文言笔记小说,以河中石兽的故事验证道理,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语言简洁凝练,通俗流畅。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有恐惧心理,基础比较弱,加上藏族对汉语的理解较弱,所以讲解文言文时尽量培养他们的兴趣。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注释来疏通文意,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养成注重实际调查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现象的出现。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疏通与复述故事内容。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3.准备:多媒体第二课时
2、一、导入:昨天呢,老师针对我们这篇课文,对大家最感兴趣的点,最难的点等做了一个小调查,老师做了整理归类,发现同学们和老师的想法有很多吻合的地方。所以呢,今天老师就主要从理解关键,品析美点,直击难点这三大方面来讲解课文。同学们,我们理解一篇文章,首先要学会寻找课文的关键句,那么这篇文章中最能体现作者想法的关键句是哪一句呢?二、整体感知1. 听读课文,复述故事内容。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2.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提出了几种方式,结果如何呢?讨论并归纳:僧、讲学家、老河兵三位,三种方法,老河兵的方法
3、正确,在上游找到了。三、合作探究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僧人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讨论并归纳: 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情,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也没找不到;老河兵既考虑了石重沙松的重量,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2.质疑:讲学家与老河兵“笑”的含义?讨论归纳:讲学家:对僧人的嘲笑,一种自以为是。老河兵:对讲学家的否定,也有一种自信。3. 质疑: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
4、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3.质疑: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讨论并归纳: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实践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四、拓展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多矣”,你还知道哪些呢?五、课堂小结 找石兽的小故事让我们明白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5、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而应该全面考察,有求真求实的精神!学了之后,我们不仅要懂,更要牢记心中,这样才不会犯文中庙僧和讲学家的错误。六、作业1. 背诵全文。2. 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 板书:河中石兽纪昀寺僧下游无迹讲学家石兽地中失败实践出真知老河兵上游成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