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07055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1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对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对策建议关于人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近年來,屮国高校毕业生数最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牛:的就业受到前所未冇的挑战,大学牛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人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人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人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建议、就业形势、就业问题正文:一、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2、:1、供需差:毕业生供需孑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人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凶。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力增加到338丿j,是扩招前的3倍;而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半已超过640万,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2、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吋,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学牛,但是,他们每年基木上不耍应届大学生。3、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來,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
3、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4、薪酬低:关于人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杳结果显示,66.4%的木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人学生“有业不就”。5、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6、缺经验:教授多“教练”少。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
4、最大怵I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來,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巫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7、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多金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H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8、频跳槽:企业抱怨“学费太高”o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人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96。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
5、太高”。二、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1、金融危机的余威使世界经济陷入了低谷,这无疑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海外人员冋流,从而使高端竟争出现重心下移,这一情况无疑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帶来新挑战。2、高校扩招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力。预计今年全国毕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660Jj人。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U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
6、荐、熟人介绍、校园和补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來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冇。另外,起薪低,并伴冇苛刻的罚款制度。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5、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冃性,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川
7、人单位对应聘考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坏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6、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7、学生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宇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8、文科教育质量低F:由于教学内容,儿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三、对当前毕业犬学生就业的几
8、点建议:1、政府:(1)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小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2)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