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49833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0
《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题及答案(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低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A、《大教学论》B、《学记》C、《普通教育学》D、《教育论》2、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A、教育手段B、教育内容C、教育方法D、受教育者3、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
2、、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生活相结合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4、1904年,请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学制度的残余,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至大学堂需要21年,至通儒需要26年。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A、六三三制B、五四学制C、壬寅学制D、癸卯学制5、()是指将源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课程内容以一定的方式与一个主题、问题、或源于
3、真实世界的情境联系起来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是学生掌握综合性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A、本校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显性课程6、()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体系严密,逻辑清新的学科知识。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分科课程7、从教师教的方面分析,()、上课、课后教导工作和教学评价等构成了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A、预习B、备课C、检查作业D、测验8、古罗马的()在他所写的《雄辩术原理》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A、奥苦斯丁B、苏格拉底C、昆体良D、西
4、塞罗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现象。A对比B.产生别感受性C.适应D.后象10.人们进入百货公司,每个人注意的东西都不同,这是知觉的()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11.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取决与人们认知过程的()A.知觉状态B.心理状态C.心境状态D.动机状态12.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12.()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
5、症D.强迫症14.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恢复正常水平。考试后有持久的不能松弛下来。A.上学焦虑B.交完焦虑C.课堂焦虑D.烤熟焦虑15.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二.辨析题1.美国学者劳伊德?特朗普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施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
6、行班和在一起上课,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的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其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为20%,个别教学占40%。目前,这种教学形式尚在实验学校中实验。2.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研究法突出的优点是:能使学生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逐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形成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刻苦钻研,攻克难关,获取真知的意志和精神。研究法的基本要求:《1》正确选定研究课题。《2》提供必
7、要的条件。《3》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4》循序渐进,因材施教。3.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3》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4.1983年9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国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三个面向”写入教育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90年代至下世纪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