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上德不德

道德经上德不德

ID:42747942

大小:649.06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9-21

道德经上德不德_第1页
道德经上德不德_第2页
道德经上德不德_第3页
道德经上德不德_第4页
道德经上德不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经上德不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什么是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帛书甲乙本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

2、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故去彼取此。(河上公注本第38章)《河上公章句-论德第三十八》上德不德,【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德大无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其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养人性命,其德不见,故言不德也。】是以有德。【言其德合于天地,和气流行,民德以全也。】下德不失德,【下德,谓号谥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见,其功可称也。】是以无德。【以有名号及其身故无德也。】上德无为【谓法道安静,无所施为也。】而无以为,【言无以名号为也。】下德为之【言为教令,施政事也。】而有以为。【言以为己取名号也】上仁为之【上仁谓行仁之君,其仁无上,故言

3、上仁。为之者,为人恩也。】而无以为,【功成事立,无以执为。】上义为之【为义以断割也。】而有以为。【动作以为己,杀人以成威,贼下以自奉也。】上礼为之【谓上礼之君,其礼无上,故言上礼。为之者,言为礼制度,序威仪也。】而莫之应,【言礼华盛实衰,饰伪烦多,动则离道,不可应也。】则攘臂而扔之。【言礼烦多不可应,上下忿争,故攘臂相仍引。】故失道而后德,【言道衰而德化生也。】失德而后仁,【言德衰而仁爱见也。】失仁而后义,【言仁衰而分义明也。】失义而后礼。【言义衰则失礼聘,行玉帛也。】夫礼者,忠信之薄【言礼废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而乱之首。【礼者贱质而贵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乱日以生。】前识

4、者,道之华【不知而言知为前识,此人失道之时,得道之华。】而愚之始。【言前识之人,愚暗之倡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大丈夫谓得道之君也。处其厚者,谓处身于敦朴。】不居其薄,【不处身违道,为世烦乱也。】处其实,【处忠信也。】不处其华。【不尚华言也。】故去彼取此。【去彼华薄,取此厚实。】《傅佩荣解读老子》推崇禀赋的人不刻意修德,所以保存了禀赋;贬抑禀赋的人不忽略修德,所以失去了禀赋。推崇禀赋的人无所作为,并且不存任何目的;推崇行仁的人有所作为,但是不存任何目的;推崇行义的人有所作为,并且存着特定目的。推崇行礼的人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响应,就举起手臂强迫别人顺从。所以,失去了道,才要讲

5、求禀赋(德);失去了禀赋,才要讲求仁;失去了仁,才要讲求义;失去了义,才要讲求礼。礼的出现,是忠信沦于浅薄,也是大乱的祸首。从前的有识之士,把握“道”的浮华外表,其实正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实在而不陷于浮华。所以要舍弃后者而采取前者。【解读】“德”指禀赋或本性;“上”与“下”若作形容词,则指上等与下等,但是人的禀赋如何分上下?因此,应以“上、下”为动词,所指为“推崇、贬抑”。“上仁、上义、上礼”皆依此而解。譬如,“上仁”即是“上仁者”(推崇行仁之人)。此外,由“失道而后德”一语,亦可知此一每况愈下的过程,恰与人的选择有关。“前识者”,所“识”的正

6、是“礼”,亦即以为礼可以安定人间,结果却是“愚之始”。然后,“大丈夫”一词是指立志要悟道的人。本章依专家之见,把王弼本的“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底下的“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去掉。否则原文义理难以顺适。并且,帛书甲、乙本皆无此句。《庄子·知北游》:“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实是有德;下德的人刻意求德,所以没有达到德的境界。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且出于有意。上礼的人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就扬着胳膊使人强从。所以丧失道就会失去德,失了

7、德就会失去仁,丧失了仁就会失去义,失了义就会失去礼。礼,标志着忠信的不足,而祸乱的开端。预设的种种规范,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浇薄;存心笃实而不居于虚华。所以舍弃薄华而采取厚实。结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