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41027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1
《高中政治必修三大题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政治必修三大题答题技巧1•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作用”或“文化意义”知识进行论述吋?(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3)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5)文化越來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6)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凡是材料屮要求用“文化创新”等知识进行论述时?(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3)ifij-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3.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传承”等知识进行论述时?(1)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4.凡是材料中要求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屮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2)立足社会实践。(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
3、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岀新,革故鼎新。(4)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5.凡是材料中涉及“文化遗址的意义”时?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6.凡是材料屮要求用“文化包容性”知识进行回答时?(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3)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屮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7•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发展的中心坏节”知识进行回答时?(1)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屮国特色社会
4、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屮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徳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8.凡是材料中涉及“民族精神”时?(1)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屮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B、当前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怎么做?A、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B、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
5、优良传统。C、必须正确对待外來思想文化。D、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E、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F、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8.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知识进行回答时?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②世界各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9.凡是材料中涉及“教育”吋?①从文化的特点角度。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②从文化与经济角度。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
6、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③从文化与人角度。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从文化交流角度。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⑤从文化传承角度。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⑥从与现代化建设关系角度。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⑦从思想道徳建设角度。教育通过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从而促进个人思想道徳修养的提高。通过教育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社会主
7、义荣辱观10.凡是材料中涉及“发展大众文化”时?①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③公民: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徳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1.凡是材料中涉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时?(1)是什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为什么①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有喜有忧。我们要奏响主旋律,坚持中国特色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