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37993
大小:21.2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1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5古诗两首教案2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两首教学内容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写字3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诗歌所描绘的情景。4.借助课文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揭题同学们在寒假中刚刚过完了春节,春节意味着春天的来临,大家一定都想去公园欣赏春天的景色,可是如果没有去成,一定会很扫兴。但是,有一位诗人没有看到美丽
2、的春色,却写了一首诗,这就是《游园不值》。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谁了解叶绍翁,愿意给大家介绍?(出示资料)结合挂图,介绍作诗背景:诗人在春光明媚的天气里前往朋友家的园子,想去欣赏美好的春色。可是,园子主人刚巧不在家。诗人虽然没能进园观赏春色,但是他发现有一株盛开的红杏从园墙内伸出枝来,那艳丽的杏花同样带给人生机勃勃的美感。此刻,诗人诗性大发,写下了《游园不值》。二、初读全诗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注意“应怜”、“屐齿”、“柴扉”的读音。3、齐读古诗4、指名说诗意,质疑,相机引导。值:逢,遇到应怜:应该爱惜印:踏坏小扣:轻轻地、缓缓地敲
3、苍苔:绿色的苔藓柴扉:柴门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翠绿的苔藓。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门。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伸出墙外来了。三、品读全诗1、师述:诗的意思同学们已经大体掌握了,可是仅仅讲出诗的意思太单调,同学们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春天的景色,再结合挂图上画的内容,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大好日子里,我来到户外观赏春色,看到。我心想。当我来到朋友家的园子前时,我小心的走到柴门前,,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门。我觉得,正准备离开时,却发现。(尽量描绘出春天的景色,体会作者心理活动的变化)指名说故事,集体评议。2、本诗的
4、后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好在给予人们一种启示,同学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吗?(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满生命活力的新鲜事物,必然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止。)3、、怎样用朗读来表达诗情呢?“应怜”、“印”、“小扣”表现喜爱春天;“久不开”表现失望心情;“满园”、“关不住”、“出墙来”表现快慰的心情。四、积累内化1、生用看图,边做动作,边记忆的方法来背诵古诗。2、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古诗,可以背给大家听听吗?板书设计5.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喜爱)----(失望)----(快慰)怜印小扣----久不开----满园关不住出墙来作业设计1、背诵《游园不值》。2、课后收集2首描写春天的诗并背
5、诵。教学内容5、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诗中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诗歌所描绘的情景。4.借助课文语言材料,感受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珍惜童年生活美好感情。教学重点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乡村儿童生活情趣,激发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学生汇报)这些古诗都从很多方面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个美丽。今天,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
6、徐公店》。板书课题,师读。2、解题:宿:住宿。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是姓徐的男人。题意:在新市姓徐的男人开的客店里过夜。齐读。 3、介绍作者: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别有风趣。那么,杨万里住在新市的徐公店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二、赏读古诗 1、学古诗之前,同学们能不能给自己提些要求,你觉得应该学些什么内容?(学生汇报)师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弄清不懂的词语,能背诵古诗。 2、学习生字词。出示:篱落、疏疏、急走、黄蝶、菜花”,指名领读、齐读。 3、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古诗,比一比看谁读得好。三、赏析古诗,有感
7、情的朗读。 1、课件第一、二句闪烁,指读前两句。解词: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未成阴--还没有成为树阴。前两句诗意: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数头的花已经落了,树叶不是很茂盛,所以还没有形成树阴。读这两行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景象?出示春末初夏图,你有怎样的感受?课件显出“静”。你觉得怎样读能显出它的幽静?(指导朗读)2、课件第三、四句闪烁,在小组内学习后两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